黑熊

法国影片老枪,剧情,演员,道具,无一

发布时间:2023/1/12 21:40:40   

大眼

摘要:70年代的法国电影《老枪》,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虽然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但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以及背景的渲染,都是极富艺术感染力,使得这部影片成为永痕的经典。

图1:法国影片《老枪》

法国影片《老枪》年上映,讲述的是二战尾声的年,在巴黎的于连医生把妻子克拉拉和孩子送到乡下,以躲避战乱,结果没想到在宁静的乡村,妻女反而惨遭杀害。于连悲痛之下,找出封藏已久的老猎枪,展开了复仇,将一支德军小分队全部消灭。

上海电影译制片在年引进该片并进行了译制配音,不过却没有在全国公映,只是作为内部片在小范围放映,后来在电视上曾多次播出,这才让观众能得以看到这部精彩的影片。

图2:《老枪》片头

这部影片没有壮观浩大的战争场面,而是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在战争漩涡中的蜕变,来的反映战争的残酷。影片对人物内心刻画很细腻,采用大量的闪回手法,将闪回部分与现实部分有机结合,展现出了两个交错发展的时空,而且闪回部分色彩明亮欢快,充满家庭温暖,而现实部分色彩暗淡阴冷,充满血腥和残酷,两者相互对比衬托,以悬殊的反差,形成统一舒展的叙事主线。

影片以小人物的命运与战争大背景的碰撞,现实与回忆的紧张交织,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刻揭示了战争的罪恶,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反战电影。因此受到了很多赞誉,获得第一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电影音乐等三项大奖。

图3:温馨的家庭场面和残酷的战争是极大的反差

本片由法国著导演名罗伯特·恩里克执导,本片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独特的蒙太奇,来强调对比和反差,温馨美满的家庭和尸横遍地的杀戮场,一开始不问政治和最后单枪匹马进行复仇,老古董的猎枪和先进的武器……通过这些强烈的对比,将影片的反战主题立体而深刻地展示了出来。

另外,《老枪》在艺术上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人物语言少,动作多,简直有点默片的感觉,以真实的环境和演员的演技,通过镜头让观众来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营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但是没有台词,并不代表没有声音,影片音乐匠心独具,大大强化了环境的渲染效果,表现了主人公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同时成为现实与往事的分界线。

图4:导演罗伯特·恩里克

影片的男一号是法国国宝级演员菲利普·努瓦雷,他通过精湛的演技把一个如此简单的故事演绎的扣人心魄。和我们印象中法国男人高大帅气富有浪漫气质不同,努瓦雷相貌平平,身材还有些胖胖,但是他却将于连医生演活了。最初遇到妻子克拉克时一见钟情的迷恋,一手托着腮帮子眼睛直勾勾盯着克拉克看,眼神就把爱意都给诠释了。看到妻女遇害——实际上这是于连根据现场的景象自己想象当时的情况,在矮墙下咬着手无声饮泣,更是让人心碎。最后面对德军队长扣动火焰喷射器时的刚毅眼神,同样给人印象深刻。

图5:男主演菲利普·努瓦雷

影片的女一号则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茜茜公主”罗密·施耐德,她是德国人,因为和法国著名男影星阿兰·德龙相爱,她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德国来到法国,这段被众人艳羡的金童玉女的爱情,可惜只维持了短短五年,但施耐德却因此留在了法国发展,这才有机会在这部影片里扮演了一位被德军杀害的法国妻子。

图6:女主罗密·施耐德

施耐德被火焰喷射器烧死的场景极为骇人,当年可真把年幼的小编吓到了。金发碧眼的迷人女神,转瞬之间就在熊熊烈焰下成为了一具黑黢黢的焦尸,这样强烈的反差,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是将战争的血腥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7:火焰喷射器烧死女主的场面令人震撼

虽然《老枪》的故事是在战争的背景下,但战争元素并不多,只是于连医生一个人和一支十个人的德军小分队之间的战斗。十个德军中两个是因为吊桥被于连破坏乘坐的装甲车翻车而死;两个被淹死,四个是被于连打死,一个想逃跑被德军队长打死,最后德军队长则是被于连用火焰喷射器烧死。

尽管战斗场景很小,但是在武器道具上还是很下功夫的,片名的《老枪》也就是于连祖传的一支双管猎枪,但这支老枪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枪械,而是民间小作坊的手工产品,也就是土枪,不过杀伤力还是很大,影片中于连的爷爷曾经一枪打倒了一只黑熊。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时德国在占领区是严禁私藏枪支,一经发现是要被处决的。但于连并没有交出老枪,说明他内心对德军早就有了反抗的潜意识,尽管他一开始不问政治,但这种反抗的种子始终在心底,一旦家人遇害就立刻被激活了。

图8:于连的老枪

德军小分队的武器可以说是德军典型装备的大聚会,冲锋枪自然就是MP-38/40冲锋枪,这几乎就是德军的标志性符号了。而烧死克拉克的火焰喷射器是41型火焰喷射器,不过德军装备火焰喷射器远没有美军普遍。德军士兵扔到水井里的手榴弹是著名的M24型长柄手榴弹,30年中国引进德式装备时就有这款手榴弹,是当年抗战中最受中国军队青睐的手榴弹。德军小分队队长的手枪是毛瑟M,这把枪在中国俗称“张嘴蹬”,因为这支枪的套筒前端完全敞开,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从前面看起来好像张着嘴一样,而“蹬”则是形容该枪抛壳干脆利落,因此得名。当然德军最著名的手枪鲁格P08也不会缺席,德军士兵用的就是鲁格P08。

图9:扔到水井里的M24型手榴弹

图10:德军小队长用的是M型“张嘴蹬”

这支德军小分队属于武装党卫军,所以队长穿的是黑色制服,从制服的领章看是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相当于少尉),就是排长级别,作为一支小分队的队长是相符合的。而士兵也有穿迷彩作战服,钢盔上也能看到党卫军的SS两道闪电标志,而《老枪》故事原型奥拉杜尔村屠杀事件的元凶正是党卫军。

图11:影片中的德军也是党卫军

影片还出现了法国抵抗运动,他们拿的则是英国的斯登冲锋枪,这是英国在战争期间大量生产的冲锋枪,外形丑陋但是造价低廉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是当年援助各国抵抗运动的主要装备。

最后说说影片的原型——奥拉杜尔村屠杀事件。

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驻扎在法国南部蒙托邦的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这是德军最精锐的部队,无论是在整个德军武装力量中还是在党卫军系统里,都是最顶尖的王牌部队,接到了驰援诺曼底的命令。法国抵抗运动则要尽全力阻止卢瓦尔河以南地区的德军增援诺曼底,因此他们积极活动,破坏铁路、公路、桥梁和燃料仓库,甚至直接袭击德军行军队列,还将“帝国”师的位置和行踪报告给盟军,引导盟军空军能够准确对“帝国”师进行空袭。因此,“帝国”师原本只需要三天的路程整整走了十七天!

图12: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师徽

图13: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士兵

6月10日,“帝国”师侦察营的赫尔穆特·肯普费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相当于少校)在格拉讷河畔利穆赞大区的奥拉杜尔村附近被抵抗运动俘虏,“帝国”师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党卫队旗队长(相当于上校)命令阿道夫·狄克曼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相当于少校)带部队到奥拉杜尔村抓30名平民,准备来交换肯普费。但狄克曼带部队进村后却将所有村民集中到村庄中心的广场,然后男人被带到6个仓库和棚舍中,妇女和儿童被关押在教堂,接着就进行了大屠杀,并纵火将教堂和村舍都付之一炬。最终有名男子、名妇女和名儿童,总共人被害,仅有3名男子和1名妇女侥幸逃脱。

图14:奥拉杜尔村遗留下的断壁残垣

事件发生之后,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和维希政府都发表了谴责声明。斯塔德勒认为狄克曼过度执行了他的命令,对狄克曼展开调查。但几天后,狄克曼就在作战中阵亡,参与杀戮的大部分士兵也在几天后死于战争,活到战争结束后的为数很少,由于缺乏足够证据,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

二战结束后,奥拉杜尔村没有重建,法国政府特意将这场杀戮的遗迹保留至今,成为纪念战争苦难的历史见证。

图15:奥拉杜尔村遗迹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

小时候,总觉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要比《老枪》好看,有枪战,有谍战,精彩纷呈,而《老枪》则沉闷多了,尤其是现实桥段的阴暗更是让人心头沉重,即便有枪战,也就双管老猎枪,场面一点也不火爆。但是随着年纪增长,以及对战争历史的深入了解,才真正意识到,对于战争的刻画,《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显然要肤浅得多,而《老枪》所表现的对战争的反思,才更有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8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