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繁衍 >> 画在绢上的千年传奇人民资讯
作者:陈俊珺
近日,“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与《列女图》摹本尤为引人瞩目。
有着“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的顾恺之在绢帛上究竟留下了怎样的传奇?
贵在“神韵”二字
顾恺之(约—),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他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所谓“才绝”,是指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痴绝”,是指他以率真的性情超越于世俗功利之外的生活态度。“三绝”之中以“画绝”最负盛名。
据现有史料记载,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斫琴图》都是他的杰作。
《女史箴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可惜其原作早已失传,如今存世的,有两个摹本。一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宋人所摹,此次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就是这一宋人白描摹本;另一摹本在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掠,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传为唐人所摹。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依据张华所写的《女史箴》一文而画。张华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大臣。司马衷是历史上出名的“愚帝”,当年全国闹饥荒,大臣们向皇帝报告灾情说:百姓没有食物,都饿死街头。这位皇帝却疑惑地问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糜呢?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由来。正是因为这样一位“愚帝”,朝政大权被皇后贾氏独揽。
张华以历代贤妃故事为本,写了一篇《女史箴》,“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女性的尊称,“箴”是规劝、劝诫的意思。这篇文章意在讽谏贾后并建议女性要修德养性,全文多字,在当时流行甚广,被称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
古有言谏、文谏、诗谏,而《女史箴图》则是画谏。《女史箴》原文一共有十二节,顾恺之也相应地画了十二段。
第一个故事就带有些许魔幻色彩。汉元帝率后宫众人观看斗兽表演,突然一只黑熊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此时冯婕妤挺身而出,保护汉元帝。画卷中的冯婕妤虽身材纤弱,但面对黑熊的突袭毫无惧色,顾恺之将冯婕妤临危不惧的神色表现得十分突出。第二段描绘的是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在第四段“两女对妆”中,两位妇女一位席地而坐,在对镜涂脂抹粉;另一位也席地而坐,面对镜子,由侍女为她梳理头发。插题箴文道“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意思是修身养性比修饰容貌更重要。细看此画,人物的神情被刻画得相当充分。那位对镜抹粉的妇女,其沾沾自喜的神态通过镜子反映出来,而那位让侍女梳发的妇人则显得较为矜持。
《女史箴图》贵在“神韵”二字。魏晋之前的人物画大都不太注重描绘人物的容貌,而顾恺之则用极其细腻精细的线条描绘了女性的神韵,充分显示了其“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点。他用笔非常轻盈优美,后人用“高古游丝描”来形容。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顾恺之特别擅长画女性。他笔下的女性,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神采动人。相传,这源于顾恺之对母亲的想象。曾有人问顾恺之曾经拜谁为老师,他答,母亲是他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师。
顾恺之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因为思念母亲,他常常问父亲,母亲长什么样,父亲就把母亲的样子描述给他听。回到自己的屋里,顾恺之拿起画笔开始画母亲。画好一张,他就拿给父亲看,父亲摇头,他也不气馁,回去再接着画,渐渐有了点模样。就这样画了一张又一张,转眼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当他拿着一张画像给父亲看时,父亲很惊讶:这幅画画得太像了。
《列女图》卷是顾恺之根据汉代刘向所著的《列女传》而画。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时期已不全。此次故宫举办的展览中展出的此卷是唯一传世的宋摹本。这一摹本中的人物采用较粗的“铁线描”,线条刚劲凝重,衣纹则采用“复笔法”,以表现褶皱及飞舞。
历数顾恺之的千古名作,不得不提《洛神赋图》,这幅作品的原作早已散失,现有多个摹本传世。《洛神赋图》的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边见到洛神开始,到洛神飘然离去为止,“遗情想象,顾望怀愁”,交织着如怨如慕、如梦如幻的欢乐与惆怅、向往与失落、憧憬与怀念。全卷构图相连,山水起伏,林木掩映,人物随着赋意的铺陈重复出现,将时间和空间打成一片,体现了传统绘画时空合一的特征。
不过,仔细看这幅画就会发现,画面中的人比树大,树比山大,比例不是很协调,可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那个时代的画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