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

不舍得放手的囧妈和一心想要逃离的儿子

发布时间:2022/12/11 20:37:14   

今年春节,在异地工作的儿子由于工作原因,第一次选择了不回家过年。虽然平时经常和儿子联系,但一年没见面了,内心难免有些失落和难过,毕竟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全家团聚的节日。

三十晚上,独自坐在沙发上,不想看春晚的热闹,索性关了电视。想读会书,看了半天,一个字也没看进去。打开手机,刷头条。看到了徐峥“《囧妈》全网初一免费看,看《囧妈》抱妈妈”的宣传广告。看看表,零点刚过,于是我点开了屏幕。

《囧妈》在春节上映,卖点是喜剧,但观剧过程中,我一直哭的稀里哗啦。感觉这部剧虽然有笑点,但更多的是泪点,是亲情。母子的隔阂最后得到了化解,母亲懂得了对儿子应该尊重和放手,儿子明白了应该更多地理解和包容母亲。故事虽然老套,但体裁很抓心。作为一个妈妈,看完《囧妈》,特别感同身受,我想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谈谈对这部剧的看法。

卢小花:不舍得放手的妈妈

《囧妈》的故事讲的是徐伊万和妻子张璐陷入婚姻危机和商业纠纷,张璐要带走两人共有的专利技术去美国发展,徐伊万准备追到美国去阻止张璐的行为,却意外发现自己的护照被妈妈带到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为了拿回护照,徐伊万不得已跟妈妈在火车上度过了六天六夜的旅途,上演了一出母子亲情的大戏。

一开始,徐伊万以为护照放在妈妈家里,急匆匆赶到火车上问妈妈要家里的钥匙。结果徐伊万跳下火车后,妈妈又从包里翻出了徐伊万的护照。但这时火车已经开了,妈妈隔着窗户大声呼喊儿子,徐伊万不得已跳上车抓住了车门。妈妈担心儿子会被飞驰的列车摔下去,不顾一切地冲到车厢门口,对着列车员大呼小叫,要求列车员打开车门放自己的儿子进来。前一分钟母子两个还在为去美国还是去莫斯科争吵不休,后一秒妈妈为了儿子的安危,不顾危险,要求列车员打开车门。这应该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了。

儿子上车后,母子俩回到包厢一坐定,妈妈怕儿子脚不舒服,赶紧递上了拖鞋,又讨好地递方便面递饼干,最后拿出了大白兔奶糖,说吃了不会低血糖。妈妈唯恐四十多岁的儿子没吃早餐,会被饿坏。然而妈妈的殷勤并没有换来徐伊万的笑脸。他板着脸,极不耐烦地拒绝着:“不吃”“不要”,最后直接吼出“我不要吃。”热脸贴了冷屁股的妈妈这才消停下来。但想到儿子能陪自己坐火车到莫斯科,卢小花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一路上,卢小花就像魔术师般不停地变换出各种水果、食物,然后源源不断地塞到儿子的嘴里。一会是小番茄,一会是鸡蛋,一会是苹果。除了给儿子喂食,她还负责给儿子擦嘴。在妈妈卢小花的眼里,徐伊万就是一个襁褓中的巨婴,而她自己则变身为宠儿狂魔。

除了万般宠爱,妈妈还要对徐伊万进行管制。一盒红烧肉,徐伊万正吃的意犹未尽,妈妈直接就收走了,说吃多会得脂肪肝。妈妈振振有词:“你看看你现在,脸往横里长,肚子大得像个孕妇一样,难看死了,连你身材都管不好,怎么管得好家里,管得好公司啊?”

徐伊万不服气地反问:“你刚才给我吃了一整盒红烧肉好吗?”妈妈理直气壮地说:“所以我现在要控制你。”

妈妈是怎样控制徐伊万的呢?,她允许儿子吃一整盒红烧肉,最后剩下一块肉时告诉儿子不能吃,能吃还是不能吃,标准完全由她说了算。她要求儿子喝绿豆水、红豆水、薏米水,还要求儿子申时排水利膀胱。最关键的,要赶快生孩子。妈妈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啊!你要乖一点啊!

面对这样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已经忍受了许多年的徐伊万终于爆发了。他想起了张璐曾经质问他的那段话,他对妈妈说:“在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她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他质问妈妈“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

是啊,妈妈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孩子?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我想是因为妈妈想让孩子变得更好,变成自己心中那个好孩子的样子吧。

妈妈们在管控孩子时,最常说的话就是:“妈妈是为你好啊!”可是,以爱之名管控孩子的妈妈不知道的是,“没有一份爱是以伤害为目的,但有很多的爱是以互相伤害为结局。“

一心想要逃离的儿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控制欲,对于人来说指对她/他绝对的占有,思想上行为上都不允许有违背你的意思。通常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欲望也强烈一些,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总不踏实的人更希望控制别人。

作为电影,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制造喜剧效果,在卢小花对儿子的宠爱和管控等情节设定上,存在很多的艺术夸张成分,但生活中像卢小花这样的妈妈确实存在。看着电影,我也在反思我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我对他管教的也很严,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的处理过于专制、霸道。孩子离家求学工作这些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学会放手。

但还有很多妈妈不知道,你对孩子控制的越紧,孩子就越想逃离。就像放风筝,手中的线握的太紧就会断,风筝就会飞离。只有让线松紧适中,风筝保持适当的高度,它才不会离你而去。

张爱玲曾经写过一篇《非走不可的弯路》。她站在青春的路口,母亲拦住她,说此路走不得,我以前走过。她想,母亲能走,为什么自己不能走?等她一路艰辛走出来,看到一个年轻人,正站在自己当初站的那个路口,她忍不住像母亲那样喊:“那条路走不得。”年轻人跟当年的她一样,非走不可,于是她也道一句:“一路小心。“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所以妈妈们不必害怕,大胆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跟妈妈的争吵让徐伊万烦恼不堪,这一切都被同一包厢的留学生娜塔莎看在眼里。俩人在餐车吃饭时,心直口快的娜塔莎忍不住问徐伊万:“我发现你的妈妈一直想控制你。你喜欢这样吗?”徐伊万说:“我当然不喜欢!我讨厌死了,我烦死了,我们一见面就吵架。”“你为什么要和你妈妈一起坐火车,难道就是为了孝顺吗?你为什么不选择逃离呢?你敢不敢把你的心里话告诉你妈妈?”娜塔莎连珠炮似的发问,直问的徐伊万连声呵呵说:“那不敢,不敢,绝对不敢。”

看到徐伊万和娜塔莎在一起喝酒,妈妈怒不可遏,大声斥责徐伊万不该跟他父亲一样喝酒,不该做些不着四六的事,听着妈妈无中生有的怀疑和指责,徐伊万彻底被激怒了。母子又是一顿争吵。徐伊万向妈妈宣告:“我要逃离,我要浪迹天涯。”面对四十多岁,已经满头白发的儿子,妈妈喊出的是:“你怎么一点都不乖啊你!”

也许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是孩子就要乖,要顺从、听话、不顶嘴。但妈妈忘了,儿子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已婚成年男人,他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有自己的事业,他需要母亲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他需要个人成长空间。

得不到母亲尊重和信任的徐伊万,终于向妈妈大声喊出了压抑自己许久许久的心里话:“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不是你养的宠物狗啊!我受够了跟你呆在这个包厢里面,受够了你的教导,受够了你的强迫症,还有你的疑心病。”“我知道爸爸为什么喝酒了,就因为你什么都管着他。你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调工作,管他穿衣服交朋友。当年你冲到他单位里去,对着广播站的大喇叭,跟所有人喊,你们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们家里来,不要跟徐翔喝酒,你当年就是这样对他的。”

失去理智的徐伊万对着妈妈大声喊:“他太压抑不幸福。他是被你气死的。”妈妈听了徐伊万的话,抬手给了徐伊万一耳光“他不幸福我就幸福啦!”

一巴掌让妈妈和徐伊万都冷静下来。第二天一早,当列车驶入弗拉基米尔车站后,妈妈不告而别,独自走下火车,消失在人群之中。徐伊万提着妈妈的行李箱,紧追不舍,最后在白雪茫茫的大森林里终于追上了妈妈。

妈妈向徐伊万讲述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年轻时的卢小花,和徐伊万的爸爸也有过一段甜蜜的爱情,但婚后很快发现,两人三观不合,爸爸整日沉湎于醉酒状态,不停地发酒疯,甚至家暴。为了儿子徐伊万,卢小花默默地独自忍受了这一切。直到7岁的小伊万对妈妈说出“妈妈,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的那一刻,妈妈发誓,这一辈子只为儿子徐伊万活着。

第一次听妈妈说起这事,徐伊万内疚地问妈妈:“之前为什么没听你说过。”妈妈说:“小孩子是看不到那么多的,你能看到他是你爸,但你看不到他是我丈夫。”

妈妈真诚地向徐伊万道歉:“虽然你是我的儿子,但你也有你自己的人生啊,我管你管多了,对不起。”徐伊万和妈妈终于冰释前嫌,消除了隔阂。虽然徐伊万已经四十多岁,虽然这道歉来的有些晚,但妈妈能认识问题,选择放手,对徐伊万来说就是非常高兴的事了,喜极而泣的母子终于相拥在一起。

电影进行到这里,本来应该朝着大团圆的结局发展。但森林里出现了大黑熊。在经历了梦幻般的黑熊考验、浪漫的船上婚礼后,徐伊万终于鼓起勇气,向张璐坦白:“我就是不想跟你离婚,我不想分开,我还喜欢你,还爱你。”

在美国经过反思后的张璐,也给伊万发来了短信。

伊万:昨天你向我坦白我才意识到,我一直忽略了你的感受,对不起。我都忘了我们曾经那么相爱过,年轻时候总觉得,爱一个人就是愿意全心付出,后来才发现,有时候就算付出,也难免互相伤害。我曾经很努力,想变成你心目中理想的妻子,但我真的做不到。在这段婚姻里,我们都付出了很多,但我们都失败了,我们是真心相爱过的,我们有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但现在我们真的不可能了。

娜塔莎曾经对伊万说过:“你要学会放下,只有放下,才会柳暗花明。”

徐伊万虽然没能挽回张璐的心,但他学会了放下,给自己和张璐留下了尊重和信任的空间。

爱不是控制和索取,最好的爱是接纳和尊重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

从小到大,徐伊万一直生活在妈妈的控制之中,他习惯了这样被控制的生活。结婚后,他很自然的把这个习惯带到了自己小家庭的生活中。就像张璐说的:“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妈妈卢小花和徐伊万爸爸离婚后,独自带大了徐伊万,她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人。她不愿意让徐伊万给她找保姆,安排她的生活。她认为自己完全能够照顾好自己。但她却以爱之名,介入干预到儿子的生活中去了。

无论是徐伊万还是妈妈,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从来都没有理解和接纳对方,只是想当然地拼命想要对方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而这恰恰是对对方的伤害和最大的不尊重。

好在俄罗斯之行,跟妈妈相处的六天的旅行让徐伊万最终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作为妈妈的卢小花,俄罗斯的寻梦之旅,让她的人生没有了遗憾。她有自己的爱好,还有一群兴趣相投的老姐妹,她的晚年生活应该是丰富而多彩的。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认为父母子女最好的相处方式应该是,彼此过好自己的生活,保持适当距离,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和包容,父母子女共同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