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繁衍 >> 三峡工程的意外发现古人竟用熊猫陪葬,千年
我国保护动物大熊猫千年之前竟沦为陪葬品,原因究竟为何?
众所周知,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世界各国,熊猫以其可爱的外表和愚蠢的性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关于熊猫的起源一直是个谜,也是世界各地历史学家争论的话题。根据研究,大熊猫至少生活在万年前的地球上,被称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虽然大熊猫被网友嘲笑为“靠卖萌为生”,但谁要是敢伤害它,就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从罚款到判刑不等。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大熊猫并不那么珍贵,它们不仅被个人饲养和猎杀,甚至还被用来陪葬。
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现在自然界中的大熊猫只存在于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熊猫在湖北省珠山和长阳等湖北、湖南和四川边境的七八个县的山区生活。你一定想问,为什么现在熊猫成了濒危物种呢?近百年来,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变化,物种的进化,特别是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熊猫的分布和数量急剧减少。在20世纪中期,大熊猫只能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等地被发现。
别看现在的大熊猫是个萌态十足的小天使,但是早期的大熊猫可是不折不扣猛兽,它们是食肉动物依靠捕杀猎物为生,大熊猫的牙齿咬合力可是要比许多黑熊和豹子还要高,大熊猫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是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即使到我们如今的社会,仍然会偶尔发生大熊猫伤人的事件。
从现在的发现来看,最初的大熊猫化石距离现在约万年,既然有距今这么久远的大熊猫化石,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大熊猫呢?其实是有的,只是记载的并不是“大熊猫”,古人并不叫它们为大熊猫,大熊猫这个称呼其实是外国人起的。
有一种说法是,原始的大熊猫被称为“食铁兽”,这种食铁的形象是在明代被记录下来的。当时,它被称为"貘"。人们后来在白居易的文章中发现“貘”是有象鼻的,和现代的马更像,所以至此这种称呼就被推翻了。然而清朝记录到的“食铁兽”实际上确实是真正的大熊猫,大熊猫经常从山上跑到村里舔舐铁锅和铁质的武器,通过舔舐附着在上面的微量元素和盐分来补充能量。然而,村民们看到大熊猫舔舐铁器时感到害怕,误认为它们真的吃了铁,所以村民称大熊猫为食铁兽。
在更早的西晋时,大熊猫被称为“驺虞”。当时,由于大熊猫可爱的形象和只吃竹子的特点,它被认为是温驯的和平使者,并被画在国旗上作为和平的象征。唐朝时,武则天把它送给了日本,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象征。在这段历史里,大熊猫扮演着代表和平的角色,和我们如今大熊猫代表的意义互通有无了。在逐渐的进化中,大熊猫已经从最初的“猛兽”、“坐骑”变成了温顺可爱的“国宝”,成为人们心中的小可爱,通过卖萌在我国“蹭吃蹭喝”。
然而,被视为濒危动物的大熊猫的未来生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护濒危自然动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个人在保护濒危物种这件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第一次发现熊猫陪葬可追溯到南陵陪葬墓,各种证据显示这很可能是薄太后的墓。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公开信息,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园东北角的江村墓是文帝刘衡和皇后的霸墓。汉文帝生母薄太后的南陵就在霸陵附近,薄太后虽说只是汉朝皇帝刘邦的侧室,在当时不太受刘邦重视,但她后来成为了太皇太后,地位尊贵。因此,她的陵墓规模相当壮观,葬品也相当丰富。
年,南陵外的陪葬品被挖了出来,在墓穴里不仅有大量的金银器物,许多薄太后生前喜爱的动物被一起埋葬,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在这些陪葬的动物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濒危动物骨骼—大熊猫。显然,数千年前,熊猫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待遇,熊猫只不过是很多动物中的一个。专家推测,从南陵墓中挖掘出的熊猫骨头很可能是薄太后生前将熊猫作为宠物饲养。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薄太后去世后,负责处理她身后事务的汉景帝将他最喜欢的宠物葬在了她身边。
专家透露,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可能与薄太后有一定的关系,薄太后第一次看到熊猫的时候,被熊猫可爱的外表征服了。因此,他命令把熊猫作为宠物关在宫殿里参观。薄太后比起其他动物更爱熊猫,所以可能是希望熊猫死后能陪在身边吧。
薄太后把大熊猫当宠物的事情很快在人们中传开,这导致了全国各地的大熊猫宠物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可怜的大熊猫成了许多人的宠物并且最终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当然,对生命受到威胁的大熊猫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薄太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看来是,似乎在之前那个没有生态平衡这个词的时代,我们不能因为大熊猫受到威胁而责怪薄太后。然而,她把大熊猫当宠物这件事实际上确实已经成为大熊猫生存的一大障碍之一。
说到这里这就不得不说一说薄太后了,薄太后生前并不受刘邦的喜爱,但她留下了刘邦的独子—汉文帝刘恒。当她成为太后时,刘邦、吕皇后已经死了。由于母凭子贵,薄太后的地位因为汉文帝提升了不少。汉文帝死后,薄太后身体仍然很硬朗,后来他的孙子成为汉朝的皇帝—汉景帝,薄太后又升为太皇太后。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认为刘邦爷爷已经在地下安眠了这么多年,不必再去打扰他。薄太后虽然后来的位分到达了太皇太后,可是之前也仅仅是个侧妃,因此,在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没有选择将薄太后与刘邦合葬,而且在刘邦的墓附近另为薄太后修建了一处陵墓,也就是今天的南陵。西晋末年,薄太后的南陵被偷,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文献中了解到,薄太后墓中的随葬品非常丰富。
年湖北省考古学家在三峡地区发现的77号墓究竟是谁的?
官庄坪遗迹所在的官庄坪村,南面距香溪镇约6.5公里,西南距归州镇约12公里,地理坐标是北纬31度01’31”,东经度45’10“,海拔85-95米,遗迹北部比汛期的水位高出大约7米,其南部与河床相平。官庄坪遗址自发现以来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已大面积发掘。可以说,每一处遗址的发掘都有新的发现和理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不断的惊喜,也让我们不断接近这座地下文化宝库所蕴含的历史,同时也体现了保护三峡文物的重要意义。
作为湖北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官庄坪地区有非常多的古代遗址,77号墓是发现熊猫遗骸的地方,属于大约年前的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起源于长江中游一带,是江汉平原最典型的史前文化之一,其存在的时期和《史记》中记载的“三皇五帝”属于同一时期。77号墓会是传说中的黄帝遗址吗?在《史记》中记载说黄帝在涿鹿之战中就派出了形似熊猫的野兽作战,而官庄坪遗址又出土了熊猫的遗骸,这是不是说明以其为代表的石家河文化其实就是当年归属于黄帝的部落之一呢?从地理位置和年代上来看,历史专家表示不排除存在这种可能。如果能够出土更多文物证明石家河文化就是黄帝的部落之一,那其实就是变相证明了神话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乃至蚩尤等人都是真实存在的,这对于整个中华文化来说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首次发现官庄坪遗址是在年,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政策限制等等因素的限制,并没有立即挖掘这处遗址。年,为了配合水利工程,湖北省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实验性发掘,并收集了大量文物。年,为了协助三峡项目的建设,当地的考古部门再次全面发掘了这个遗迹。这次发掘收获丰富,可以说考古学家获得了包括稀有熊猫在内的许多动物的遗骨。但是,当时的信息有限,考古学家没有确认77号墓主人的身份,只知道它已经存在了多年,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熊猫作为陪葬品。
年,湖北省考古学家在三峡库区秭归县官庄坪遗址发现了77号墓,在挖掘77号墓时,考古学家曾误认为陪葬品中的一块动物骨头是猪的下颌。直到年几位考古学家和研究人员一起再次确认了出土的这块骨头时,他们中的几位专家对这块骨头究竟是不是猪的骨头提出了质疑。后来经过一年多的严格对比研究多次讨论,终于确定祭品中的这块骨头不是猪的骨头而是大熊猫的骨头。
在新石器时代(约0年前)开始,人类开始使用猪、狗和其他动物作为祭品。77号墓距今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当时,人类与大熊猫一起被埋葬,这表明大熊猫与人类有更多的接触,可能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研究表明在古代人们与熊猫似乎已有更深层次的联系。在人类活动的古代文化遗迹中发现的大熊猫的骨骼表明,可能和当时其他野生动物一样被捕杀。
在墓葬中,大熊猫作为祭品使用的意义完全不同,新石器时代全体只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物被用于陪葬,这表明大熊猫对人类有着更深的意义。传说中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骑着大熊猫,要知道古人有用自己心爱的坐骑陪葬的传统,而官庄坪遗址本身可能是在黄帝对蚩尤的战争中蚩尤落败逃到的九黎部落。
别看现在大熊猫一脸人畜无害可可爱爱的样子,天天就知道吃饭和睡觉,走路都困难,日常出行基本靠滚,但是在古代,它可是一种强大的野兽,能在战场上咬人,喜欢舔舐铁武器。大熊猫的咬合力高达N,排在它上面的则是狮子、老虎、棕熊和北极熊这种顶级掠食者。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蚩尤的坐骑就是大熊猫,但熊猫有可能在古代战场上被用作武器使用。那么官庄坪遗址陪葬的大熊猫能否作为中国古代部落使用大熊猫作为战场武器或者坐骑的考古证据?而出土大熊猫遗骸的官庄坪遗址,是否就是黄帝传说中的部落联盟之一?77号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为何要让熊猫陪葬?
此外,关于官庄坪遗址主人有两种猜测,第一种是该墓的主人生前曾经是一名大熊猫饲养员,这头大熊猫就是他心爱的一头宠物。如果这是原因,这就可以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年前就有圈养大熊猫的经验。然而,古人饲养大熊猫的原因肯定与现在不同。当时,人们饲养大熊猫是为了让它们在战场上发挥战争作用,或者也有可能把大熊猫当作食物来饲养。第二种猜测是墓主生前曾吃过熊猫肉,因为他觉得熊猫肉味道很好,他把吃剩下的熊猫骨头与他埋在了一起,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他还能吃到熊猫肉。
但是因为现如今我们出土的证据实在是太少,并不能够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和用大熊猫陪葬的原因,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之久,对于当年的历史现在我们知之甚少。但我是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定可以通过新的考古资料发现墓主人的身份,了解到关于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是否属实,让我们一起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