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生活环境 >> 在奔跑中套住奔跑的马山村微言
“在奔跑中套住奔跑的马”——山村微言
树上微出版
本书是笔者多年来写的一些散文,有读书、生活的心得,有经验、教训的感悟,不求读者接受议题的见解,只希望能引起探索的兴趣,去追求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能更有效、更合理地行事。
孙建安
年12月12日
书单推荐
本书已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孙建安,男,年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
曾获原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成果奖、原信息产业部军工电子建设项目管理先进个人奖。
精彩内容节选
《西游记》中的妖和人
《西游记》中有各式各样的妖怪,这些妖怪多是动物、植物修炼来的。仔细想想,它们其实是隐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它们为了生存,要吃、要住、要传宗接代。
这些动植物,向往人类生活,向往人类文明,于是想通过修炼使自己变成人,然而究竟不是真人,因而在人看来,这些有了灵性,表面像人,其实是动植物的怪物就成了精。这些精中,心地善良,不对人产生危害的,就可以被人接受,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聊斋志异》中的诸多狐精,可以称之为仙;如果这些精对人产生了危害,不为人所接受,那就是妖。
西天取经是佛祖授意、皇帝御准的行为,是正统的行为。《西游记》中的那些妖怪,他们要阻碍唐僧去西天取经,妨碍了正统社会的活动,结果受到惩罚。
这些妖怪阻碍取经,纯粹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并非对取经本身有敌意。第一个需要就是想长生,于是千方百计要吃唐僧肉。第二个需要就是向往美满的家庭生活,于是女妖们往往截获唐僧想与之成亲。
Publish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蟠桃会上的桃子、五庄观里的人参果,吃了都能延年益寿,但那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能享用,一般人连见也没见过。处在荒山野岭的妖怪们,一旦有一个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唐僧送上门来,岂肯放过。如果这些妖怪也能像天上诸仙那样去赴蟠桃会,也不会去冒险吃唐僧了。
那些与妖怪为伍的女妖们,不愿嫁给妖怪,总想嫁给人,却并不是个个都能遇到像许仙那样可心的人,所以即使一个相貌端正的和尚,比起那些丑陋的妖怪来,也强过百倍,千载难逢一个唐僧,如何不动心。何况这还是她们从妖走向人的重要契机,即使自己变不成人,也可以让自己的后代变成人。
任何一个社会,总不能满足所有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当一些人从正当途径得不到时,就可能从非正当途径去获得,当这些非正当途径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时,这些人就变成了妖。
当一个妖对社会起了积极作用,对社会带来益处时,妖也可以变成人。孙悟空开始也是妖,封了齐天大圣就成了仙,大闹天宫后,又还原成妖,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和奖励,又从妖变成了佛。
一个社会为了大多数人的安宁,就不得不去除妖。
化解社会矛盾,让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能得到他应得的,这是除妖的最有效最文明的途径,也是一个社会永恒的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过程。这是中外各国的先哲们所追求的理想,也是今天的人和将来的人还要继续为之奋斗的理想。
人和妖的差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他们是同一个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妖可以转化为人,人也可以转化为妖。一个好的社会,要防止人转化为妖,要努力使妖转化为人。
孙悟空请观音菩萨一起去收复偷了袈裟的黑熊怪时,途遇黑熊怪的朋友凌虚仙子,被悟空打死。悟空献计,要观音变作凌虚仙子,自己变成凌虚仙子携带的丹药,让观音将自己变成的丹药送给黑熊怪吃,好钻进黑熊怪的肚子中。观音同意了悟空的计策,变成了凌虚仙子模样。悟空看了笑道:“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观音答道:“妖精菩萨,只在一念,若论本源,皆属无有。”悟空听了,心下顿悟。
“若论本源,皆属无有”,这意思就是:妖精不是生来就是妖精,菩萨也不是生来就是菩萨,在他们成为妖精成为菩萨之前,什么都不是。
《西游记》中有四个世界:人的世界、仙的世界、佛的世界、妖的世界。人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以唐王为代表;仙的世界是人幻想出来的世界,以玉帝为代表;佛的世界是人创造出来的世界,以如来为代表;妖的世界是人划分出来的世界,没有统一的代表,它们都是占山为王,无法无天,互不统属。人住在地上,男耕女织,辛勤谋生,有痛苦也有欢乐;仙住在天上,有琼浆玉液,美服华冠,一样可以生儿育女,却可以长生不老;佛住在极乐世界,有宝刹金寺,坐享供品,没了人间烦恼,也没了人间幸福;妖住在荒山老林,茹毛饮血,生活条件最差,却受到人的歧视。妖们为了生存,必须与人与仙与佛与其他妖斗,所以多少都有些法力,但比起佛来,那就差得远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与孙悟空不相上下的六耳猕猴,都败在如来手下。
最慈悲的佛有着最强大的杀伤力,不是很奇怪吗?细想也不奇怪,如果没有力量,就没人听你的,又如何能惩恶扬善呢。
仙们,佛们,人们,想想看,怎样去化妖为人呢?
(.7.8.)
打基础与补基础
所谓基础,就是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前,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也就是下一步学习所需的预备知识。从学龄前直到大学毕业,都是在打基础。
所谓打好基础,就是把规定要掌握的东西都学好。但实际上,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能把基础打好的人并不多,多数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丢掉一些东西,直到后来在工作和学习中才发现,原来自己在这些基础知识上有缺陷。对此,唯一的办法就是补,就是将以前没有学好的东西再学一遍。
对于理工科而言,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数学。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和内在规律的定量描述,往往要用到数学分析。只要数学学好了,学习其他课程原则上就不会有困难。数学中的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前面知识基础上的。而补的方法就是追溯,如果是因为前一级知识没学好,就要去复习前一级的知识。其他课程也一样。
工作中除了专业书外,也要准备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的书,以便查阅。有了书还得要及时翻。经常有这样的情况:看书时遇到一个字不认识,要么跳过,要么主观臆断读个音,哪怕字典就在身边,就是不耐烦去翻一下,下一次再遇到时,又是这样,若干年后还是这样,以至于小学不认得的字到老还不认得,要不就是一辈子都读了一个别字。
改革开放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住房、铁路、公路、机场等的建设,都是属于补基础之列,这些事情本来是早就该做的,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做或做得不够好。再如一个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工艺流程的改进、职工的培训,等等,对于新企业而言就是打基础,对于老企业而就是补基础。新企业也会变成老企业,老企业也会遇到新问题,所以打基础与补基础将伴随始终。
(.1.2)
熟与练
学习不仅是理解,更要熟练:数学公式背得熟,做题就容易,工艺流程记得熟,做事就能又好又快。
任何创新都是在对已有知识全面深入掌握的基础上,再去进行的开拓性思维。所以,创新立足于熟练。所谓熟能生巧,生巧就是创新,生出过去所没有的新方法、新认知。
要想熟,就须练,为此,运动员常将一些基本动作重复千遍万遍,其他事情也一样。重复往往是枯燥的,却是必须的。要想熟,就须记,夸张一点说,要像记自己的名字一样去记单词,要像记单词一样去背公式。
(.12.24)
记与背
记是存储知识,背是存储的方式。
为了记忆也可以有一些技巧,最基本的技巧就是化整为零。内容上的化整为零,就是各个击破;时间上的化整为零,就是提高重复的次数,也就是提高刷新频率。
为了记忆还须理解。理解与记忆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强调一个而忽略另一个。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最好,一时理解不了,先记忆、再逐渐理解也是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强制性的记忆往往被贬称为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通常是需要的。死记硬背与创新矛盾吗?不矛盾。如果将死记硬背作为加强熟练的一种方式,就不矛盾。
要是将“死记”理解为“记死”呢,就是要记得准、记得牢;
而“硬背”则是为了“达标”:应该记住的东西必须强记。要记死,要达标,不下功夫怎么行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