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婴儿期的宝宝对色彩感兴趣。我经常有意识指着实物或图片对一岁左右的儿子说,红气球,黄气球,白板,黑头发,红嘴唇、小白兔、小棕熊,大黑熊……等再大一点,就开始说形状:长方形电视机,圆形盘子……期间会把事物放到他面前,我说颜色或形状让他指认。两岁左右,开始玩扑克牌。
先取出七八张扑克牌,放在爬行垫上,编故事分类。熟练后不断增加张数,以此来增加趣味和难度。第一步,颜色分类。黑色图案一堆,红色图案一堆,这种玩法能持续很久。等能熟练分类后,推行另一种玩法———形状分类。第二步,形状分类。起初是在原有颜色分离基础上继续分类,????????。等熟练后把扑克牌反复洗牌后重新分类,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玩,由他们自己商定玩法。第三步,数字分类。先认识数字,让孩子观察数字形状,然后分类,仍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法,等孩子慢慢认识所有数字,再把3、5、6、9,J、Q、K这些容易混淆的扑克混入再练。之后故意抽走几张扑克,让孩子猜猜少了什么花色什么数字的扑克牌。配套游戏“接竹竿”,可以适当提醒,也可以故意让相同数字的扑克相隔的距离由近及远,遇到相同数字的扑克可以把首尾中间的扑克全部赢走,手中无剩牌者输。儿子幼儿园放学后,我俩经常玩这个游戏。另一种玩法就是让儿子说家人的手机号码,一边说一边找数字,0用Q代替,以此来巩固记忆电话号码和数字识记。
第四步,比大小。先用1、2两张牌,看图案多少,慢慢学会查数。随意抽出1—9扑克牌,要求以某个数为基准,按照数字大小分类(比如以5为基准,把扑克分成大于5、等于5和小于5三类)。以此让孩子明白数字大小与实物个数有关(针对扑克,就是指上面的花色个数)。熟知后,制作动物棋,其实也是变相的比较大小。在下棋过程中当然允许夹杂《动物世界》里的小故事。当然专心下棋赢的机会很更大,这个需要孩子自己体会,父母适当引导。第五步,数字运算。等到儿子上一年级,学了加减法,就先挑选出数字1、2、3三种扑克,任意抽取两张,练习加减法,顺便理解加法交换律;若是减法,就只能较大数字减去较小数字。获胜规则和获胜标准可以一起商定,若练习加法,得到的和是几就可以抽走剩余的几张扑克,最终无剩牌者输,剩牌最多者获胜;若练习减法,就每人提前先分一沓扑克,得到的差是几,就丢掉几张牌,最终手中无剩牌者获胜。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加法获胜者得到的扑克牌最多而减法获胜者得到的扑克牌最少。另一种玩法是购物。实物上用记号笔标明价格,把扑克牌当纸币,我俩或轮流扮演成老板和顾客。除了购物外,还要换零钱整钱,以此来玩转小学一二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乘法口诀时,我们就抽出1—9的数字,由易到难,每两个数字组成一个口诀(乘除都可以,说对就行),说对后丢下扑克。这个方法对巩固乘法口诀很有用,当然我是不是会故意说错几个,来考验他是否记牢记准,也让他明白比他大的人未必说法做法都正确,要相信自己。遇到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就搬出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加法来验证,以此来帮助他理解乘法的意义。随着孩子的年级增长而慢慢增加难度,从最初的两张扑克牌慢慢演化或限定张数或随意把手中扑克组成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对数,说出得数,放下含有这几个数字的扑克牌,并选出其中一张作为下一次出牌依据,谁能出牌谁出,手中无剩牌者获胜。这个游戏参与面广。过年团聚时,侄辈中的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都全员参与,以参与者的最低认知水平为基准商定玩法,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手机电脑电视全失去吸引力,这当然离不开做哥哥姐姐的谦让和配合。当然,扑克牌的常见玩法斗地主、跑得快、挤黑桃、五十K、拖拉机,我们也时常玩。我们创造一种逆向玩法是跑得慢,亮出所有扑克,轮到自己若能出牌必须出,手中无剩牌者输。以上所有游戏获胜者可以要求拥抱、亲吻、刮对方鼻子、要求对方转圈、弹跳、打滚等等。所有的玩具都是爱和陪伴的道具与媒介,在孩子需要陪伴时,用心陪伴。那些玩具承载着爱的回忆,每每翻出,都会微笑着看一会儿,回忆当时的美好时光。在孩子还没远飞之前,尽量让每一次陪伴都美好。忽然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