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天敌 >> 守护世界物种基因库云南高黎贡山生
我国名山众多,论海拔之高、地域之广或名气之大,高黎贡山并非佼佼者。但论生态价值,高黎贡山可谓世界瞩目。
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高黎贡山串起其中3个: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山地和印缅地区。这条山脉在狭小的区域内,集中分布着我国约17%的高等植物、约30%的哺乳动物和35%以上的鸟类,素有“生命避难所”“世界物种基因库”等美誉。
这里是观察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窗口。在各方携手守护下,高黎贡山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怒江金丝猴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增长,天行长臂猿等新物种不断发现,村民从“靠山吃山”转变为“守山护山”。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色家园
身穿迷彩服,背上背包、干粮、砍刀和相机,何贵品带着6名巡护队员,钻进了高黎贡山的莽莽丛林里。
“下过雨,路上打滑,大家注意安全!”何贵品提醒队员。他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专职巡护队队长。这次野外巡护,他们要去姚家坪管护站附近的山上取红外相机。
何贵品在巡护过程中查看一个被野生动物吃过的松球(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与山林鸟兽为友,这是何贵品26年来的工作常态。每年有两三个月在野外巡护,他的足迹踏遍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泸水片区的每一个山头沟谷。
“你看,这是熊猴,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拿到红外相机,他给记者展示监测拍摄的成果。这次红外相机共拍到12只熊猴,有的在树上戏耍,有的在山涧喝水。
滇西边境的高黎贡山,从青藏高原向中南半岛延伸,南北跨度长,海拔高差大,植被类型丰富,形成了动植物“种属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殊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高黎贡山有高等植物种、哺乳动物种、鸟类种、昆虫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动物多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称其为“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重要模式标本产地”。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色家园。”何贵品说。他带领的巡护队一共20人,管护着泸水片区近80万亩的山林,负责巡护森林资源、防范森林火灾、打击盗伐盗猎等。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专职巡护队在山间巡护(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巡山是艰苦而危险的。“山上吃人的东西多,人吃的东西少。”何贵品说,年有一次巡山,队员们的食物吃光了,去找野生竹笋,结果碰到一头黑熊在吃竹笋。“黑熊会攻击人呢!还好这头黑熊光顾着吃,没攻击我们,我们赶紧跑了。”
巡山也是神圣而光荣的。“最有成就感的是参与怒江金丝猴的发现和保护。”何贵品说,年,他和同事拍摄到一种黑色的猴子,后来经提取其粪便和毛发做DNA鉴定,证实为金丝猴新种,中国灵长类专家组将其命名为“怒江金丝猴”。
被救助收容在姚家坪管护站的一只怒江金丝猴在仿野生环境居所内休息(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这是世界上第五种金丝猴,现在成了高黎贡山明星物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何贵品介绍,“监测发现,怒江金丝猴活动范围在扩大,种群数量在增长,从最开始只左右增加到现在的只左右。我们还拍到母猴怀抱幼猴的珍贵影像。”
云南省林草局介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已从建区前的82.3%增长到现在的93.7%,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野生动物栖息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逐年增多。
“天行者”现身?新物种不断发现
从年开始,“Skywalker(天行者)”这个名字频频出现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科学期刊上。它不是电影《星球大战》中虚构的角色,而是生活在高黎贡山的人类近亲——天行长臂猿。
天行长臂猿(也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类人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年1月,中山大学范朋飞教授领衔的团队对外发布了这一新物种。
范朋飞说,“Skywalker”这个名称取自《星球大战》男主角“天行者”,正好符合天行长臂猿在高高的林冠层自如穿梭的特征;中文“天行”二字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寄托了科学家希望长臂猿在自然界能顽强地生存下去的希望。
天行长臂猿比大熊猫还稀有,在国内种群数量不足只,仅分布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等狭小区域。
杨有山(右)和护林员同事在野外布设红外相机(3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赧亢村,生活着一个天行长臂猿三口之家。记者日前跟随护林员杨有山进山,实地探访天行长臂猿。
“父亲叫‘背头’,母亲叫‘阿珍’,它们的孩子叫‘米粒’。”杨有山指着远方树梢上正在觅食的天行长臂猿说。长臂猿的警惕性高,在树冠悠荡、跳跃速度非常快,跟踪监测难度很大。
杨有山跟踪监测这个长臂猿家庭已12年。对他和其他护林员的出现,长臂猿已习以为常。“有时候我们在观察和记录,它们在树上淡定地吃东西,或者自由悠荡。”他说。
3月14日拍摄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赧亢管护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开展资源巡护和科研监测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怒江和保山两个管护局设置了29块植被样地、22块植物样方、20条动物样线、6个野生动物监测点,布设红外相机多台,常态化开展巡护监测。
新物种、新记录种在高黎贡山不断被发现。年发现新物种腾冲掌突蟾,年发现红鬣羚在我国的新记录,年首次拍摄到云豹活动影像,年发现新物种腾冲齿突蟾,年发现顶果木、中华双扇蕨、印缅石蝴蝶3个新记录种。
有关统计显示,年以来,高黎贡山共发现动植物新种多种。
“打鸟人”变“护鸟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2岁的村民侯体国没想到,自己会从“打鸟人”变成“护鸟人”。
他家住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百花岭村。这里位于高黎贡山东麓,生态环境优越,鸟类资源丰富,已记录到鸟类多种,占全国鸟类30%以上,被称为“五星级观鸟圣地”。
在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村,侯体国(右二)在自家的观鸟“鸟塘”(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小时候穷嘛,没有肉吃,想吃肉就上山打鸟。”侯体国说。打鸟的方法有很多种,他的绝活是玩弹弓。“用石子一打就中,想打哪儿就打哪儿,想打鸟头绝不会打中翅膀。”
年的一天,一对外地夫妇来他家借宿,问他哪里可以观鸟。这是侯体国最熟悉的,他带人家去,还得了一笔小费。
后来,到百花岭观鸟、拍鸟的人越来越多,侯体国索性当起了“鸟导”。他发现小鸟会在有水的地方洗澡和喝水,就通过仿生态方式,选取合适地点建“鸟塘”,方便客人定点拍摄。
特别近几年来,观鸟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多的时候,来找我的客人一天就能坐满一架飞机。”侯体国得意地说,他接待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鸟人士。
在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村,一只小鸟在侯体国的“鸟塘”停歇(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在侯体国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效仿,百花岭村已有“鸟塘”20余个,“鸟导”60多人,农家客栈20余户。百花岭村党总支书记封再标说,“观鸟游”带火了餐饮、民宿、向导、背包服务和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每年给村民增收0多万元。
百花岭村再也没人打鸟了。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指导帮助下,百花岭村成立了“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目前,协会会员已发展到人。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野生动物,左为天行长臂猿,右上为红蹼树蛙,右下为棕背树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供图)
带头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示范种植咖啡、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发展观鸟旅游……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探索生态保护的社区共管模式,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成功之路。
生活方式也在转变。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政府实施了“以电代柴”项目,给全乡村民发放电磁炉、电饭锅等家用电器,鼓励村民多用电、少砍树,电费每度仅收0.1元。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王世荣说:“现在没人砍树了,砍了会被举报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野生动物,左上为白尾梢虹雉,左下为怒江金丝猴,右为血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供图)
让树长在该长的地方,让人住在该住的地方。脱贫攻坚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保山市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将原来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将名村民安排为生态护林员,让村民共同守护森林资源。
进退之间,人与自然臻于和谐。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野生植物,左上为长蕊木兰,左下为大树杜鹃,中间为大理铠兰,右上为保山茜,右下为矮马先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供图)
文字记者:李银伍晓阳姚兵张雯
视频记者:庞峰伟
新媒体编辑:郭洁宇康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