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种类 >> 荒野公学大熊猫也觉得自己可爱吗中国绿发
九月是荒野公学的熊猫日,这个月我们栏目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关于熊猫的冷知识。
荒野公学从年成立至今,一直在为自然爱好者提供广博的自然类知识分享。从QQ群直播到千聊直播,今天的荒野公学将推荐更优秀更系统更全面的自然探索及自然保护信息给大家。这里是我们分享的第期,希望陪伴大家一路前行。
无论是大熊猫还是台湾黑熊,物种在现今的保育中总是受到注目,与其关联的一系列价值(如在地知识与文化象征)也逐渐被接受或运用。但是,物种保育背后有哪些假定?人们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选择保育哪些物种呢?本文透过人类「自我保存」的天性、动物的文化诠释和社会建构、动物园历史、以及观看与权力等面向,探讨物种保育与人的审美偏好之间的关系。
感性与同理心的复归
在世界各地受到追捧的大熊猫,究竟是因其「本质」讨喜,还是人为塑造而成的明星呢?许家维的作品系列「黑与白」讲述包括大熊猫和马来貘在内的「黑白动物」之历史,其中指出当年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选择以大熊猫作为logo的主要标准之一,竟是黑白印刷可以减少油墨成本。
这令人诧异的选择标准,细想之下,似乎不无道理。毕竟现行的保育乃是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目的,和经济考量有着颇为一致的思路。如果有一天,人们能披着大熊猫皮、用象牙筷子吃老虎肉,这是否象征着保育的成功?并非危言耸听。「可否利用动物」的问题,正是把动物视为「资源」的「保育」,与强调动物是道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