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

田裕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

发布时间:2022/12/18 1:45:39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文/田裕钊

摘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这样的“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视角下,我们如何看待诸如野火、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生态连通性、环境治理等议题?生态治理需要“使多大劲”,是越多投入就越好吗?大自然有着内在的、常青的生命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往往给我们出其不意的惊喜。在这样的思索下,笔者有幸拜读了田裕钊先生在一篇佳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界的启示》。这篇文章将作者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案例展现在我们眼前——诸如已退化的沙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高鼻羚羊(有效的保护法治带来的迁徙物种种群恢复)、朝鲜的 (半个多世纪无人涉足的自然再野化)——无不让我们在历史回眸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量。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这样的文章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因此,为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与荒 防治学一级学科建设,为新时期的荒 防治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助力我国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经作者授权,现将此文收录于《水土保持与荒 防治一级学科建设文集》作为第14集与读者共享。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绿色发展

田裕钊.田裕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界的启示

水土保持与荒 防治一级学科建设文集(1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百家.年11月16日.ISSN-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界的启示

田裕钊

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些言简意赅、语重心长的告诫,结合自己科学活动的经历来学习理解得到进一步领悟。

(一)

一场争论的结束

年夏,我和参加教科文组织研讨班的国际同行一齐在莫斯科南郊的苏联科学院生物研究中心访问期间,到了位于莫斯科以南约公里奥卡河畔的普希诺(Пущино)自然保护区考察。

奥卡河畔的普希诺(Пущино)自然保区

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大片林相很好的混交林,树干通直挺拔,结构自然合理。置身于这片生态良好的林地中,苏联科学院的同行告诉我们,7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把大面积的天然林焚毁。当时的科学界为了恢复这片火烧迹地曾爆发了一场争论:一派人认定,火烧迹地应人工清理后栽种恢复。将枯立木、风倒木集中销毁,否则病虫罹害漫延,杂草丛生,植被将进入天然演替更迭的漫长过程,不知到什么年月才能重现奥卡河畔的森林原貌。另一派却认为,兴建林间苗圃需要大量投资,也没有那么多的劳力来逐块清理杂乱无章的火烧迹地现场,不妨封禁起来任其天然更新。在两派意见各说有理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由双方共同商定,划定一个很大的地块,将其圈围封禁并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按照尊重自然的自然恢复派主张,由大自然自我愈合伤口。另外一半,采用了通常的人工造林的方法,包括育苗、整地、栽种以及管护抚育等,但树种的选择、结构的配置以及火烧迹地的清理,在 的教授指导下精心组织实施。每一年,由双方的专家进行一次样方登记调查。70年过去了,原来参加争论的双方当事人都已先后辞世,但试验地的演化过程都一一记录在案供人查阅,更有火烧迹地的森林植被的现状展现在人们的眼帘。发生在70年前学界两派的一场争论,已在实际的现实面前划上了句号。

奥卡河畔的普希诺自然保护区火烧迹地现状

无法分辩的70年前的两块试验地

明察之道在于兼听,但事实胜于雄辩。真伪莫辨只能求助于实验、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来源,实践是科学家验证自己构想、学说理论正确性的主要手段。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普申诺试验地向人们证实了大自然愈伤力的强劲;也向人们佐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的真理性。

(二)

有顽强的自我修复力的沙地生态系统

上世纪中叶,自己在中亚沙漠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到沙漠中有天然生草过程,学者的沙丘固定原理的基础也缘源于此。在干草原的沙地生态系统同样具有顽强的自我修复力。据有关资料,由于垦荒种地形成的沙地,停止人为干拢后的 年就显现出自我修复力。“在50×50的样方内出现草本植物46株(其中禾本科草类25%,冷蒿类64%,其它杂草11%);表土层(0~35厘米)有机质及营养成分高于邻近耕地的4%和18%,开始了生态系统内逐渐自我调整修复过程。”(刘恕,)

内蒙扎鲁特旗香山镇“广种薄收”后的沙化土地

退耕三年后沙化土地自然恢复现状

我国学者将大自然的自我调整修复力视作半干旱区沙 过程的弹性特征,将其分成:⑴沙 过程弹性较强型,指年均降水毫米以上,采取封育措施,沙 土地能在自然修复力下得到恢复,恢复时间只需3年左右。如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乌珠穆沁沙地及科尔沁沙地东部。⑵沙 过程弹性中等型,年均降水在~毫米间,以封育措施并辅以部分防治土地风蚀技术,依靠自然修复力,沙 土地能在5年左右得以恢复。如,锡林格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⑶沙 过程弹性轻微型,年均降水在~毫米间,在有防治土地风蚀的措施下,自然修复力仍促使沙 土地得以恢复,需要8年左右时间。如鄂尔多斯西部草原。(刘恕,)

认识大自然常青的生命力,要理解不但不能违背自然的法则和固有的规律,而且相信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和无所不在。

例如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地区的高鼻羚羊,秋季集结成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次年5月左右再迁回夏季栖息地。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善奔跑,速度极快,时速可达每小时公里。即使是刚出生5-6天的幼体,奔跑的时速也可达30-35公里。嗅觉、视觉非常灵敏,既可用嗅觉察知天气的变化,又能靠视觉见到1公里以外的敌害。植食性,以草类及低矮的灌木为食,包括许多有毒或含盐碱的种类。极耐渴,在取食青草季节能长期不饮水,只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情况下才寻找水源。

高鼻羚羊一雄多雌婚配,性比约1︰4,雌性经5个月妊娠期,胎仔数1-3仔。高鼻狑羊繁殖力很强,当年生下的幼羚85%左右都加入繁殖,老羚羊96%参加繁殖,增长率可以达到60%-80%。20世纪30年代,由于人们的猎杀,羚羊数量减少,当时在哈萨克斯坦仅剩下几百隻。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猎和冬季补食,保护了高鼻狑羊种群的自我恢复力。到年,高鼻狑羊羊群的快速增加,年最多时达到万只。高鼻羚羊从几百到几万的变化,再次告诉人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上,有众多生物体。每一个物种,都有独具特征的形态,显现为完美的形体结构,完成生命活动。这些多种多样、多姿多态的生物体,精巧地、“自动化”地完成着生命过程中极其复杂的新陈代谢。这些代谢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医药。而且,执行功能的结构体,可以自我修复、自行繁衍,正是凭借着这种生命力才构筑成如此五光十色的大自然。但是,至今人们并没有完全认识生命活力的神奇奥秘,有的只是粗浅的解释。倡导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卫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理智的人类在谋求发展的征途上,要永远坚守这个原则。

(三)

一个独特的“自然保护区”

2年金秋时节,我们一行人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访问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培训基地,参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户,考察了解韩国新农村建设。从汉城出发,经过光州、蔚山、庆州回到汉城,乘坐汽车走了一大圈,除了完成考察任务外,更饱览沿途的山林风光。韩国的低山丘陵占据了全部国土的70%,如今的山丘上全部覆盖着“静寂”的山林,原因是,山丘上这些山林完全限制居民的开发活动。韩国的山林,除了个别的庙宇周围有高龄的古木外,绝大部分都是一些树龄在30到40年以下的龄级的树木,表明这些山林基本上是在 以后,完全由人力栽植的树林,花了很大的力气,动员了千军万马的人工林。虽然这些山林严格禁止居民进入,“静寂”的山林相对于纯粹的天然而言,依然见不到原始森林野性的多样性和郁郁葱葱。但是,在另外的一个地区,却呈现了耐人寻味的另外的一番景象。那就是“ ”,一个独特的“自然保护区”。

世界上的自然保护区,都是各国政府划出一定面积,对其自然环境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然而,世界上还有一个不是自然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区”,真正受到有效的“特殊保护”的朝鲜半岛的“ ”区域。“ ”,是指北纬三十八度经过朝鲜半岛的一条线。年 结束,根据停战协定,在那条纬线南北两侧建立一个长公里、宽4公里的非军事区,成为朝鲜与韩国的分界线。在这个区域内,有山丘,也有沼泽。围栏阻隔,重兵把守,显然,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最有效的保护,成为了四十余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避风港。朝鲜鹭在小湖畔安详地漫步;珍禽朝鲜大鹤在禁区的上空悠闲地飞翔;熊、豹也栖息于此。每当夜幕降临,东北部的太白山上还传来大山猫和朝鲜虎的咆哮声,(《人民日报》,0年10月13日,第十一版)。

半个多世纪无人涉足朝鲜与韩国的分界线“ ”

韩国野生虎研究所所长林淳南从韩国国防部有关人员所照的照片确定,从年开始就不断地在非军事区内发现东北虎脚印,并且断定在非军事区内栖息的虎数量达到4只。

“ ”,宽4公里的狭长山区

据调查,目前非军事区内共有至少种动植物栖息,其中不乏丹顶鹤这样的珍稀候鸟。此外白顶鹤、黑颈鹤、秃鹫、大白鹭、雕,这些本来在韩国不常见的鸟类也经常

能够出现;一直被认为已绝种的山羊在这里栖息繁殖;

还招来了俄罗斯、中国、日本乃至澳大利亚的各种候鸟冬季前来栖息,另外还发现有梅花鹿、野猪、山羊甚至是黑熊等出没。

朝鲜半岛中部北纬三十八度线附近是一条狭长地带,西至西海江华岛乔桐的 一座岛,东达东海岸杆城朝鲜高城的明湖里。这条全长公里的停战线,阻挡了朝鲜半岛双方的来往,半个多世纪无人涉足,造就了一个野生生物的天然乐园。

朝鲜半岛“ ”

《人类之后的地球》一书作者捷米·杰克森研究发现,在哈马逊热带雨林都在开始恶化,人们都不会想到,曾经战火纷飞的“ ”,会成为全球植被恢复 的地区。也许这才是书中所表述的“地球要是有知,一定盼着人类尽早灭亡,也好轻松会儿,自身恢复遍体的创伤”。“ ”自然恢复之快,正是因为没人闯入,没有人类干预的净土。虽曾有过稻谷飘香的农村不复存在,但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原始的安详与生机。

年被拍摄的朝鲜半岛 的上空

朝鲜的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实验是科学家验证自己的假说、构想、学术理论正确性、可信程度的主要手段;实地考察是获取符合实际情况认识的方法。在实地考察、实践检验中,自然界能道出真伪曲直。我国目前按照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要求,目前正在严格实行的长江流域10年禁止捕捞的措施,严格实行的沙 地区禁止自由放牧,牲畜圈养的方针政策。

摆脱人为干扰,还自然以宁静,给大自然一个机会,大自然会自我修复,自我愈伤。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悟、认识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就为我们指出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行为原则和努力方向。

年11月

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ndGreenDevelopment(中文名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是一本国际开放性月刊,国际刊号为ISSN-。本刊聚焦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和生态文明方面的 研究成果与动态热点,具有科普性、前沿性、创新性、综合性、便捷性,涵盖思想、学术、研究、产业、文化、教育、国际、NGO等诸多领域,并提供关于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框架等问题的实时且令人兴奋的新闻和趋势。

作为一本全新的聚焦性电子期刊,本刊下设卷首语、聚焦/封面故事、科学论文、观点、影像、动态、广角和专栏几个固定栏目,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刊发,并可免费阅读和开放下载。

期刊面向国内外开放约稿,欢迎 作品来投。

中文投稿:v31

cbcgdf.org;ContributioninEnglish:v57

cbcgdf.org。

-,

期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5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