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种类 >> No843荒野公学熊猫,到底是进化史上
明明是一种熊,名字的重点却是“猫”;明明是食肉目的猛兽,食物中99%却是竹子。这就是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它们在动物园里赚足了人气和怜爱,很多人却忘记,它们真正的归属是在山间林下。不足只野生熊猫生活在中国,世界唯一,别无二家。
熊猫幼仔。图片:李彬彬熊猫的吻(鼻梁)明显比其他熊类短,加上宽宽的脸颊和浑圆的大脑袋,比起尖嘴猴腮鹰钩鼻当真是讨喜;还有两个八字形的黑眼圈,让眼睛看起来要大十倍,如果是倒八字形也招不来那么多怜爱。短鼻子、圆脸、大头、大“眼”,这些都是婴儿(幼崽)的特征,能激发我们保护幼崽的本能。再加上滚滚摇摇摆摆的走法,能像人一样拿着竹子憨憨地吃,很少有人可以拒绝熊猫的可爱。
熊猫憨憨地吃。图片:AAAS熊猫可爱,但是可爱不足以成为我们花大量财力物力去保护一个物种的理由。熊猫是不是注定该灭绝?我们是不是把资源浪费在保护这个物种上?它们未来的路,你扮演着什么角色?
01
熊猫的历史熊猫是熊,万年前左右,它最先与其他熊科物种分道扬镳,独自演化。在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始熊猫(A.lufengensis)登上舞台,它们还是杂食动物,只有前臼齿有食竹的雏形。万年前,始熊猫灭绝,但演化的旁支小种大熊猫(A.microta)出现在中国中南部地区。它的体型只有今日大熊猫的一半,所以说它“小”。小种大熊猫还是杂食,但食物中竹子的比例已经很高。
始熊猫的另一个旁支——葛氏郊熊猫。图片:hannah摄于蜂桶寨保护区博物馆到了更新世中期,云贵高原和秦岭拔地而起,以身阻挡了西北干冷季风南下,造就了云贵、秦岭东南等地湿热的气候。后来小种大熊猫灭绝,被巴氏大熊猫替代,其分布达到了极盛,北至周口店,南下缅甸、越南都有它们的踪影,期间同大熊猫一起生活的是著名的剑齿象、剑齿虎、北京猿人、南方猿人等。然而,随着冰期温度降低,自然环境剧烈变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里大部分物种都难逃灭绝的厄运。
然而,人和熊猫却一直活到了现在。只不过,一个物种疯狂扩张,另一个物种却一路被逼向了险路。其原因并不是它们走上了进化的死胡同(谣言一),而是因为人。
02
为什么熊猫选择吃竹子?很多人说,大熊猫本该吃肉为生,就算不全吃肉,也该像黑熊一样,果子、蜂蜜、坚果这些高能量的食物混着来,再抓点小兽什么的填填牙缝。可大熊猫偏偏吃素,选的还是植物中最难下咽、营养又不高的竹子。本质上,竹子就是一根根木质化的草(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超过90%的干重都是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高达65%。另外还含大量的硅,可以说又扎又硬又没营养,吃它就像吃榨干的甘蔗渣。
熊猫的主要食物看起来适口性特别差。图片:Chi/flickr
虽然竹子入口不佳,但分布极广,数量巨大,其他动物又不吃,躲藏在竹林中还可以避开剑齿虎等大型动物。而且,有研究显示:由于基因突变(Tas1r1假基因化),在万前,熊猫丢失了鲜味感受器,这就意味——肉,熊猫食之乏味。不过,究竟是不觉得肉香在先,还是开始吃竹子在先,很难有个确切的答案。对于熊猫为什么吃竹子,我们能推测,却很难证伪。但是细细想来,不论什么假说,这种取食上的巨大转变在大程度上都帮助熊猫减小了与其他物种的直接竞争,获取充足的食物,不失为明智之举。可以说,熊猫并不是进化史上的败笔,而是诡谲[guǐjué]的赢家。
03
熊猫的武器虽然食性转向了竹子,熊猫的消化系统却仍保留肉食动物的特征,比如消化道很短,不能延长食物滞留和消化的时间;只有单胃,不能像有四个胃腔的反刍[chú]动物(牛、羊)那样,充分吸收植物里的营养……熊猫也不带有可以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酶,它的消化道里有没有可以分解这些物质的微生物暂无定论。但,食物在熊猫的消化道里也只停留5~13个小时,比其他食草动物要短得多,就算它的消化道里有这样的微生物,它们的作用时间也很有限。
秦岭,吃竹子的熊猫。图片:李彬彬然而,熊猫并不是忧伤的胖子,它靠着一股蛮劲儿,进化出很多神奇的武器。既然食物营养差,不好分解吸收,那就高效地不停地省力地一直吃好了。
熊猫的腕部籽骨特化成第六指“伪拇指”。它使熊猫拥有其他熊类不具有的对握功能,可以更好抓握,进行更精细的操作,灵活地、一气呵成地采食竹子。这种对握本事并不常见,除了考拉、北美负鼠(脚趾)和大部分灵长类,也就吃竹子的大、小熊猫了。这其中,只有大、小熊猫特化出“第六指”去和其他五个指头对握。大、小熊猫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但为了适应吃竹子,却分别演化出相同的特征,就是所谓的“趋同进化”。
伪拇指,就是靠近熊猫右眼的那个肉垫。这个“指”上并没有爪子。熊猫的后掌并没有第六根指头。如果你有机会看到熊猫的前脚印,会是六个指印,五个爪印。图片:ThibaudDespres/anima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