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种类 >> 故事要从一只不讲武德的熊猫说起hell
从养殖熊猫到野外熊猫,从熊猫到人,从山上的树到未来更长远的可持续的生活,其实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彬彬老师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对世界充满了判断和想象的科学家。但是现场在座的同学们,让我看到了更加年轻的血液。年轻意味着什么?年轻意味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观点,意味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未来有突破以往的想象。
今天站在这儿,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叫:空缺、挑战和机会。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但在这很大的题目背后,是我三次亲眼见到熊猫的小故事。而每个小故事都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工作,也影响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未来的期待。
见到熊猫是什么感受?彬彬老师刚才说到了一个十年之前见到熊猫误终身的故事,说是被熊猫欺骗了。所以见到熊猫是什么感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惊喜,是幸福,是幸运。但是回顾我自己生涯里面见到熊猫的几次,我觉得是又惊又喜,又羞又气。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第一次见到熊猫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秦岭。进入秦岭我们把仪器设置在了山上,这是彬彬老师刚才提到的红外触发相机,可以探测动物的体温;当动物经过时会自动留下影像记录它们的行为、出现的时间和分布区域。而这只熊猫对我们的红外相机迅速做了一件有趣的事。
当时我的设备非常少,我只有三万多块钱,只有十台红外相机。我们机器才刚刚布设下两天,这只熊猫——我大意了,没有闪——非常不讲武德地把我们的设备给干掉了。
一掌劈掉红外相机的熊猫因此,我1/10的科研经费在把设备放进去的第一个星期就不见了。很快我们发现山上的动物好像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至少熊猫这个物种不太一样。
漫山遍野有毛冠鹿,小麂,黑熊,熊猫,红腹锦鸡等等动物,我们能数出几百个名字。这么多动物里面竟然只有两种动物对红外相机感兴趣。一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聪明的金丝猴,灵长类动物,毋庸置疑,对世界有好奇心;而另外一种竟然是大家都觉得呆呆笨笨的,好像对这个世界很茫然、很无所谓的养生型的熊猫。
这是怎么一回事?你明明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动物,为什么会敏锐地意识到树上这个小盒子是外来的,会敏锐地对这个小盒子展开攻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熊猫以一己之力改进了中国的红外相机设计。
以前相机是这个样子的,有一个凸起伸缩的镜头,但是因为熊猫只要看到这个伸缩的镜头,就有一种抑制不住地想要干掉它的冲动,所以后来变成了一体式的机器,感谢熊猫对中国的轻工业做出的贡献。
改进后的一体式相机
接触熊猫多了,我们发现这个物种经常趁我们大意的时候做出来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玉米地会有熊猫去掰棒子,狗熊掰棒子变成了熊猫掰棒子。比如老乡会着急地给我们打电话,说王博士,大事不好了,熊猫到河里游泳,要不要救它一下?再到后来传说四川面积1.5平方公里的壁口水库,有一只熊猫慢慢悠悠地游了过去。再比如红军长征战争时期渡过的大渡河的天堑,又有另外一只熊猫在求偶期的时候,不紧不慢地游了过去。
蹚水过河的熊猫
这个动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管是它对于相机的好奇心,还是对于世界的探索精神,都说明野生动物的身上藏着被我们忽视掉的、它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热情。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尽管它们有如此高的热情,熊猫保护在这么多年之后还会有这么大的挑战呢?尽管我们建立起来67个自然保护区,但是熊猫还是被阻隔在20多到3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里,其中接近一半连20个个体都不到。这远远低于生态学理论中大家所接受的50(为防止近亲繁殖的最小个体数)或者(为确保种群长期不出现近交衰退的最小个体数)的最小可存活种群。
熊猫长远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年,我们有了国家第一个大熊猫走廊的规划,那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从年到今天,我们国家绝大部分经济发展,绝大部分想要推进的政策都超额地完成了,为什么熊猫还被困在这儿?为什么它们的探索精神没有换来它们在世界更连贯的、更自由的生活呢?于是我想去秦岭看一看。图上这个区域是秦岭最重要的三条走廊带之一,在西侧叫湑水河走廊带。
湑水河走廊带当我真正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一瞬间就知道在过去的二十年、三十年时间里发生了什么。熊猫的走廊带是“纸”上的,它在地图上显示成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的箭头,显示成一个面积是两千平方公里的多边形,或者直接粗暴地变成了地图上面的一个示意。而没有落地的野外工作,没有落地的保护恢复工作,让大家都不知道在两千平方公里茫茫的土地上,熊猫的走廊带到底在哪?
既然动物有探索精神,也许我们应该用更准确的办法把它们在自然界的探索,它们可能发生的故事,用数学和图形的办法更准确地描述出来。其实我们干的事情今天看起来并不困难,并不复杂,我们决心去没有熊猫的地方研究熊猫。
以前人们就在东侧的两个条带,大熊猫最广的分布区研究。但是我们觉得也许沿着公路、沿着居民点,熊猫几十年没有踏足的地方会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