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习性 >> 揭秘大熊猫的国宝级生活,实力涨知识
所谓“竹林隐士”指大熊猫。在中国,它们最为密集的分布地是四川卧龙,此外,在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里也有它们的身影。
大熊猫习性知多少
大熊猫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年前,中国古人就把它们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称其为“驺虞”。
它们喜欢生活在坡度平缓,离水源较近,竹林茂密的地方。虽然个个能吃,一天可以吃掉5-10公斤竹子,但消化能力很差,只能吸收其中的17%,所以只有通过多吃才能弥补吸收的不足。
大熊猫们个个都是大脑袋,可整个脑容量却只有-毫升,比头偏小的黑熊的脑容量还要少60毫升。
它们视力不好,嗅觉却很灵敏,用自己的气味作标记来划分地盘。到求爱季,气味更能帮助它们彼此交流信息和增进感情。晚上觅食时,它们完全是用鼻子来判断食物的可口与否。
平时它们多独居,只在发情期才会雌雄一起出现。它们不会筑窝,树洞、岩穴或树下乱草堆处是它经常安身的地方。也几乎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夜间都活动,睡眠和休息时间全不固定。凌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
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大熊猫的一切活动都很缓慢。当被追赶的时候,它们可以跑得飞快,还会上树、泅渡……当被敌害追得无法逃脱时,它们应对的上上策就是爬到高树上躲起来。
(此图片由成都熊猫基地提供)
因为皮糙肉厚,这个家伙不太怕冷,冬天也不冬眠,就是到了夏天有些怕热。
野生大熊猫的平均寿命是26岁。“姑娘们”四五岁就发育成熟,“小伙子们”则稍晚些,要到五六岁。每年的3-5月份是它们的恋爱季节。可“姑娘们”在挑选爱侣时是很挑剔的,找不到心怡的“白马王子”就决不将就。
(此图片由成都熊猫基地提供)
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很低。能生育的雌熊猫,一生最多生六胎,每年只生一次,怀孕期为4-5个月,每次生1到2个宝宝。熊猫妈妈们从怀孕到哺乳期都很少采食,整个哺乳期内会终日抱着自己的孩子,体力消耗极大。如果有两个熊猫宝宝,疲惫的熊猫妈妈甚至会不小心踩死或者压死自己的小宝宝,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孩子能活下来。
大熊猫的“人口普查”
年10月,由国家林业局牵头,中国正式启动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年2月28日,国家林业局召开发布会公布了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相隔10年一次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野生和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均有增长,较之-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的只,此次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只,圈养的大熊猫只。
↑高远山巡护是卧龙自然保护区最辛苦的活儿,卧龙海拔米以上的山有上百座,一次巡山长达20多天。
野生大熊猫除非受伤或生病,不然很难与人碰面。所以自然保护区内的调查小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大熊猫的粪便,这几乎成为统计大熊猫数理最重要的证据。
↑卧龙高远山巡山队队员们手拉手、肩并肩淌过湍急的河流。
这些粪便不像人们想的那么没用,它提供的咬节、地点、病菌,甚至DNA信息都将有助于调查大熊猫的个数。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咬节具有个体特征,因此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熊猫个体。
↑年,红外线相机在四川冶勒大熊猫自然保护拍到的野生大熊猫。(图片由WWF提供)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张希武介绍,野化放归是大熊猫小种群拯救和复壮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种实验增加种群和种群的遗传性。中国在过去10多年一直在进行野外放归的研究,不过大熊猫由于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放归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动物。(文字/雍兴中)
他们与大熊猫零距离
在外人看来,每天能和大熊猫在一起是件幸福的事情,然而,这个工作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妙。熊猫基地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赶上熊猫发情期或产仔,通宵不眠也是常事。
↑给新生熊猫晒太阳。
别看大熊猫长的都差不多,它们的性格可是有很大的差别,胆小的、孤僻的、顽皮的,有的还脾气暴躁……而脾气暴躁的熊猫可能有心理问题,需要饲养员花更多的时间和它相处,跟大熊猫交流,多去关心爱护他,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
饲养员每天的例行工作是清扫大熊猫的兽舍,喂食,和它们交流。如果赶上熊猫的繁殖期,饲养员还需要采奶和取仔,观察新生熊猫宝宝的体征情况。
熊猫长到半岁,就要离开母亲在“幼儿园”里生活,等它们长到2-3岁时,便要送到另一个地方去。
↑两位饲养员协助大熊猫下树。
大熊猫喜欢树,依其利爪和强有力的臂力很容易就能爬上高树,它们上树主要目的是休息、晒太阳或躲避天敌。圈养的大熊猫一样也保留了这一习性。
(摄影崔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游客参观大熊猫。(该图片由成都熊猫基地提供)
文:汪芳、殷星/人民画报
未署名图片摄影:陈建/人民画报
主持:惠春编辑:耿静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