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开栏的话:
丽水素有华东地区“动植物摇篮”的美誉。根据去年的调查监测,我市野生动物资源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物种多样性、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量、新记录物种数量均高居全省之冠。
同处一片蓝天,共饮一条瓯江,它们长啥样,过得怎么样?今天开始,晚报推出大型调查报道《这里是丽水·发现》,走进宝藏,探幽寻秘,遇见惊喜。
如果你也有兴趣,热忱欢迎你联系我们,加入发现之旅,和我们一起,实地探访。晚报等着你,一起出发。
“找到了,这里有一只!”11月18日晚上,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溪流边,保护区的向导老黄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深褐色、头上还长着角的蛤蟆——崇安髭蟾(也叫角怪),兴奋不已。
当天,丽水野保协会专家以及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组成生物多样性调查团,到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找生活在保护区内的角怪,为它们拍照、录像,留存影像资料。
晚报记者全程跟随,亲历了这次探索自然之旅,和他们一起深入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揭开九龙山角怪的神秘面纱。
准备——
还是咬牙下定了决心
当我们下定决心,开启这趟发现之旅时,身为记者,确实有些兴奋,跃跃欲试,迫不及待。
18日到了。一位同事想了想,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肚子疼,是不是不太适合去了?毕竟要在深山里钻半夜啊,心里还是有点发虚。
互相鼓励着踏上征程。从丽水到遂昌,再到九龙山山脚,这位同事有些晕车,开始干呕。不过他坚持说,上山想撇下他,那是不可能的。
四个小时的探访之行,要攀爬没路的峭岭,要过湿滑的独木桥,腰酸腿疼,背着的零食袋后来都成了累赘。不过,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喜后,记者的脑子里陡然浮现出电视剧《亮剑》中孔二愣子孔团长大战后那经典一幕:“过瘾啊!过瘾!”
出发——
深入神秘的九龙山保护区
当晚6点多,天色渐黑。随着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向导老黄赶到九龙山保护区入口,调查团所有成员到齐。老黄是本地人,家就在九龙山附近的村子里,与九龙山相伴大半生,对山里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也有着特殊感情。
九龙山保护区所处的浙闽山地地区是我国17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除了角怪外,九龙山保护区分布有黑麂、穿山甲、黑熊、猕猴、鬣羚、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其它许多不为人知的动植物。今年4月,保护区还拍到一只成年黑熊“拖家带口”在保护区内放置的红外相机前悠闲走过。
“今天天气这么好,肯定能找到,说不定还能遇到其它小家伙呢!”老黄说,保护区分为一般控制区和核心保护区,调查团需要穿过游览区进入核心保护区。在老黄的领路下,调查团前往海拔约米处的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一处角怪栖息的溪流。
这时候,网络信号还可以,借助着手电筒,我们兴致勃勃地开启了抖音直播。黑乎乎的山林,步履轻快的调查队,大家谈笑风声,充满期待。
很快,许多网友在后台留言:羡慕!想去!
叮嘱——
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刚出发不久,调查团就发现了野生动物活动的踪迹。路边一棵野果树有明显被采摘的痕迹,许多成熟的野果都被摇晃掉在了地面上。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猕猴采食野果造成的。在路边溪流的石头边上,调查人员还时不时发现许多石蛙。
晚上7点,大家顺利穿过保护区游览区,来到一扇上了锁的大门前,门上写着“游客止步”,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再往前,就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了,野生动物主要都生活在这里面。晚上,会有野生动物出来活动,运气好的话我们也会遇到。不过大家不能说话,否则会被吓跑。”开门的保护区工作人员特地向调查团的人员仔细说明,并叮嘱大家保持安静。
听到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大家伙一下子都合上了嘴巴,不再发出任何声音,希望能在山坳里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偶遇——
一只走错“片场”的小麂
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才真正开始我们的行程,这意味着接下来的道路不再是游客游览区那样的平整台阶,而是探索自然的真正考验——穿越丛林。
“踩表面粗糙或者细碎的石头上,尽量不要踩在光滑的石头上。”担心记者没有进山的经验,丽水野保协会专家李烜压低声音提醒我们小心滑倒。
突然,对面山坡上有动静,常在山里活动的老黄的眼力劲最好,赶紧回过头来提醒大家。前方出现一双发光的眼睛,让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
“是一只小麂,正在吃草。”李烜和调查团成员谢伟举起手中的相机拍照。小麂反应迅速,赶紧向山上窜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灌木丛中。调查团的专家们赶紧也加快了脚步,拿着手电和相机朝小麂追去,希望能多抓拍一些画面。
“我拍到了,非常清晰。”小麂跑进丛林后,大家赶紧检查相机拍到的内容,十分幸运的是,谢伟成功录制了小麂的画面。
“现在生态环境好了,大家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也越来越强,不会去伤害野生动物,所以这些小家伙的胆子也大得很,经常能和我们照面。”老黄告诉记者,这几年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跳麂的数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揭秘——
头上有六个角的“蟾蜍”
抓拍小麂后,调查团成员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更换了适合拍角怪的微距相机镜头。
“呱……”晚上8点30分,一声角怪的叫声让调查团一下子停下了脚步。大家赶紧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地循声找去。
“应该就在这块石头下。”谢伟很快就确定了角怪的位置,在一块大石头下面
“快看,这里有髭蟾的卵。”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记者看到,在一巨大的石块下紧紧粘附着白色团状物,看上去晶莹剔透,像一颗颗迷你的水晶汤圆。
“这些卵粘附在石块底部很牢固,防止被流水冲掉。”李烜介绍,产卵前,雌蟾一般选择水层较浅的石洞或石缝为产卵场所,在涧内极力鸣叫,招引雄蟾。所以,附近肯定还有雄髭蟾。
经过几位工作人员的努力,终于在一个石块下捕捉到一只雄性崇安髭蟾。
记者发现,这只髭蟾上颌边沿的确长出了黑色角质刺,左右两边各三个。原来,在每年雄性髭蟾的发情期,它的上颌边沿都会长出角质刺。而过了繁殖期后,“胡子”便会脱落,仅剩突起的软组织,每年周期性更替。不过,雌性成年髭蟾是没有“胡子”的。
对这只崇安髭蟾进行拍照后,工作人员将其轻轻地放回小溪里,只见它两腿一蹬,便消失在了乱石堆中。亲眼见证崇安髭蟾的神奇之处,大家疲惫一扫而空,欣喜而归。
来源:处州晚报记者俞文斌麻东君通讯员唐战胜文/图
本文来自,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