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

科普贴大明皇帝的外公都是谁他们在历史上有

发布时间:2024/10/18 14:12:38   

前言:在明代著名小说《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面对各路妖怪之时,常常喜欢自称对方的外公,比如对黑熊精、黄风怪、银角大王、青牛精、狮驼岭大大王等等。然而在花果山的时候,猴子猴孙们毕恭毕敬地叫他“大圣爷爷”,孙猴子却接受得心安理得,没有觉得有任何问题。

在我国古代,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外公不需要对外孙的成长负责。要不怎么说孙悟空是个“猴精”呢,当妖怪们的外公,既占了便宜,又不用负责,可谓一本万利的买卖。

书归正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明代的这一特殊群体:大明皇帝的外公,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像民间的外公那样超脱。

太祖朱元璋剧照大明皇帝的外公们

这里做个说明,由于多位大明皇帝并非嫡出,本文只介绍他们的亲外公。至于其嫡母的生父,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扬王:太祖朱元璋外公

陈公,扬州人,年轻时曾是”宋末三杰“之一张世杰的部下,扈从祥兴帝(即宋朝末代皇帝赵昺)驻南元。至元十六年(公元年)崖山海战失败后,陈公所在的战船被吹到岸边,他才侥幸逃命。一路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扬州,随后迁居盱眙津里镇,一直活到九十九岁才去世。

陈公有两个女儿,次女陈氏嫁给了朱五四。陈氏在生朱元璋的时候四十三岁,想来老朱还有机会见到他外公,当然前提是他母亲有钱带他回盱眙。

洪武二年(公元年)五月,大明王朝开国皇帝追封自己的外公陈公为扬王,外婆王氏为扬王夫人。

吕本:建文帝朱允炆外公

吕本,寿州人(今安徽寿县),据传为南宋降将吕文焕的后人。凭借着祖上的恩荫,吕家后人在元朝一直都有官做,比如吕本就是元帅府都事。元末天下大乱,吕本选择加入朱元璋团队,并在洪武五年(公元年)升任吏部尚书。

吕本剧照

吕本此后先后任职太常司卿、北平按察司佥事、礼部尚书和两浙都转运盐使,同时他的女儿吕氏成为了皇太子朱标的继妃,并于洪武十年(公元年)生下皇第三孙朱允炆。

洪武十四年(公元年)吕本复任太常司卿,当年年底去世,赐葬于钟山之阴。朱允炆继位之后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然而外公吕本是否得到什么追封,由于建文朝史料被大量销毁,现在我们已不得而知。

徐王:成祖朱棣外公

马公,宿州人。元末为了躲避仇家,举家迁徙到了定远县。红巾起义爆发后,马公把女儿马氏留给好朋友郭子兴,自己回了宿州。

说实话,史书里说这位马公“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笔者以为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反正大明开国以后,马皇后对于封赏马家的外戚一点兴趣都没有。

洪武二年(公元年),朱元璋追封马公为徐王,丈母娘郑氏为徐王夫人。建文四年(公元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之际,特意严令各部不得侵扰徐王坟墓。

上戒将士曰:“闵子乡,外祖坟墓及其家在焉。勿有侵扰,违者不宥。”—《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中山武宁王徐达:仁宗朱高炽外公

徐达,凤阳人。大明开国第一武臣,洪武三年(公元年)大封功臣之时封为魏国公,在开国六公爵中排名第二,独享大明第一高薪:岁禄五千石。

魏国公徐达剧照

洪武十八年(公元年)二月徐达去世,享年54岁,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徐达长女先为燕王妃,靖难后被册立为皇后。次女为代王妃,第三女为安王妃。一门三王妃,足见魏国公家的赫赫威势。日后外孙朱高炽继位后,还特意派人祭祀外公。

壬寅朔,遣行人蒋庆以即位,告外祖中山武宁王。—《明仁宗实录卷五》

彭城侯张麒:宣宗朱瞻基外公

张麒,永城人。洪武二十八年(公元年),因其女被封为燕世子朱高炽之妃,得以进封兵马指挥。燕王朱棣靖难之后登基称帝,世子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张麒也升任京卫指挥使,但不久之后即因病去世。永乐九年(公元年)七月追封为彭城伯。

辛酉,追封故东城兵马指挥张麒为彭城伯,遣官赐祭。麒,皇太子妃父也。—《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十七》

仁宗继位后,追封老岳父为彭城侯,封其子张昹为世袭彭城伯。然而笔者有一点很不明白,《太宗实录》是在明宣宗的手上修纂完成,他怎么也不把外公的去世时间给记一笔呢?

安国恭宪公孙忠:英宗朱祁镇外公

孙忠,原名孙愚,山东邹平人。初为永城县主簿,因皇太子妃张氏出身永城,故而孙愚之女得以入东宫陪伴皇太孙朱瞻基。

孙贵妃与宣宗剧照

宣宗继位后,孙氏被册为贵妃,孙愚得以父凭女贵,进封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二年(公元年)三月,宣宗亲自为岳父赐名曰忠。

敕之曰:“卿为国懿亲,操履端谨。今特赐卿名忠,以彰厥美。卿其益效勤诚,以副朕眷念之重。”—《明宣宗实录卷二十六》

宣德三年(公元年),宣宗原配胡皇后退位让贤,孙贵妃进位皇后。次年三月,孙忠被封为推诚宣忠翊运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会昌伯,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这位会昌伯为人谦恭节俭,外孙明英宗在位之时太监王振擅权,一次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得罪了王振,靠着孙忠出面说情才躲过一劫。

景泰三年(公元年)九月孙忠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封会昌侯,谥靖康。亲外孙朱祁镇南宫复辟之后,进一步追封外公为安国公,谥恭宪。

吴彦名:景皇帝朱祁钰外公

吴彦名,江府丹徒县人。据景泰朝内阁首辅陈循为其所作的《神道碑铭》可知,吴家在洪武年间从丹徒迁至应天府上元县。永乐十年(公元年),其女被选入宫服侍皇太孙朱瞻基。

宣宗与吴贤妃剧照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年)仁宗继位后,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子,吴彦名携子吴忠至京。朝廷授吴忠为锦衣卫世袭百户。吴彦名回南京后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登基,尊生母吴氏为皇太后,追封外公吴彦名为:“昭勇将军、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吴忠死后无嗣,由其弟吴安袭职,景泰七年(公元年)封为安平伯。不过等到英宗复辟之后,吴家的爵位自然也被削除。

宁国荣靖公周能:宪宗朱见深外公

周能,昌平人。其女周氏在明英宗正统初年被选入宫,先后为皇帝生下皇长女重庆公主和皇长子朱见深。不过直到明英宗南宫复辟之后,周能才于天顺元年(公元年)十一月从昌平县民被封为锦衣卫带俸正千户。

天顺七年(公元年)正月,周能去世,享年l六十六岁,未能看到外孙朱见深登基称帝。天顺八年(公元年)正月宪宗继位后,追赠外公为骠骑将军、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成化三年(公元年)十一月,宪宗封舅舅周寿为庆云伯,同时追封外公也为庆云伯。成化四年(公元年)四月,宪宗再次进封外公为庆云侯。成化十七年(公元年),宪宗再次加赠外公为太傅,追封宁国公,谥荣靖。

李福斌:孝宗朱祐樘外公

孝宗生母纪淑妃,本名李唐妹,生于广东连山县永和红阳李糖寨。由于自幼父母双亡,小姑娘被前来连山走亲戚的广西贺县桂岭乡部落头人李福斌接回家中,作为养女将其抚养成人。

孝宗外公家祖坟

当时两广之间瑶民在天顺年间屡屡暴动,宪宗继位后调动大军,于成化二年(公元年)将其一举平定。李福斌死于乱军之中,李唐妹则以俘虏的身份被送入紫禁城充当女官。因广西方言“纪”、“李”不分,被误记为纪氏。

孝宗继位之后,多次派人到广西寻找皇亲,可惜并未如愿,反而被几个骗子耍得团团转。皇帝外孙无奈之下,也只能追封便宜外公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当年兵凶战危,不知李福斌葬于何处,只能在其祖坟边上别筑一冢。

昌国庄肃公张峦:武宗朱厚照外公

张峦,河间兴济(今属河北省沧州市兴济镇)人,家中世代都是读书人。不过张峦却屡试不中,也不知道宪宗看中了他家哪一点,把他女儿选为了皇太子妃。

孝宗继位之后,张峦进封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弘治三年(公元年)又被封为寿宁伯。弘治四年(公元年)张峦请给勋号和世袭诰券,一时间引起了朝野舆论哗然。

张皇后与孝宗剧照

吏部尚书王恕指出孝宗的嫡祖母钱太后正位中宫五十年,钱家才封了一个伯爵。现在皇后正位中宫不过三年,张峦就封了伯爵,还想要世袭,可谓“人情惊愕,有累圣德”。

但是孝宗不管不顾,坚持授张峦为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给世袭诰券。弘治五年(公元年)三月,寿宁伯的外孙朱厚照被册封为皇太子。孝宗推恩外戚,进封张峦为寿宁侯。

当年八月张峦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追封昌国公,谥庄肃。十二月,命张峦长子张鹤龄袭封寿宁侯。次子张延龄封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其余义兄、从弟、从侄、养子、义侄等一大帮张家人都被派到锦衣卫带俸。

等到武宗继位,更是对外公一家极为纵容,史称“恩赉之盛,先后戚畹莫与为比”。最终张家在世宗朝翻船,也称得上是罪有应得。

玉田伯蒋敩:世宗朱厚熜外公

蒋敩,北京大兴县人。弘治四年(公元年),其女蒋氏被册立为兴王妃。弘治七年(公元年),蒋氏与夫君兴王朱祐杬一起就藩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

明世宗画像

蒋家先祖原系金山北元鞑军,归降明朝后世居于直隶徐州。其高祖蒋旺因功迁京营都指挥佥事,子孙后代均世袭其职。作为兴王的老岳父,蒋敩在女婿和女儿之国安陆的时候也一同随行。正德四年(公元年)蒋敩去世,葬于城东双桥尚家畈(今钟祥市双桥镇)。因其无嗣,由侄子蒋轮袭职。

世宗入继大统后,以蒋轮有扈从进京之功,于嘉靖元年(公元年)封其为玉田伯,同时追封外公蒋敩也为玉田伯。

庆都伯杜林:穆宗朱载坖外公

杜林,大兴人。其女杜氏在嘉靖九年(公元年)选秀入宫,嘉靖十年(公元年)封康嫔。嘉靖十五年(公元年)因有身孕而进封康妃,次年生下世宗第三子朱载坖。

由于康妃并不得宠,因此杜林只被封了一个锦衣卫正千户带俸。嘉靖十八年(公元年)去世之时,世宗倒还赐了祭葬银四百五十六两。杜林死后,其子杜友袭职,一路升任都指挥使,也算是官运亨通。

杜友死后,其子杜继宗袭职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而在穆宗继位之后,追尊生母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封表弟杜继宗为庆都伯,同时追封外公杜林也为庆都伯。《明史》中说杜继宗是杜林的儿子,明显是读书不认真的结果。

安国庄简公李伟:神宗朱翊钧外公

李伟,顺天府漷县人。李家祖籍山西,嘉靖二十九年为躲避“庚戌之变”,举家迁入京师。数年后,其女被选入裕王府,并于嘉靖四十二年()生下裕王第三子朱翊钧。

李太后剧照

穆宗即位后,李伟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隆庆六年(公元年)加封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神宗即位后晋爵武清伯,赐乘肩舆。

万历十年(公元年),以皇长子朱常洛出生,神宗加封外公为武清侯。万历十一年(公元年)十二月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赠太傅、安国公,谥庄简。当时内阁首辅申时行认为此举逾制,神宗大怒,我亲娘还在呢,封赏外公怎么了?我偏要。

上令中官传谕:“今圣母在上,朕当从厚,岂可与蒋家比?”竟赠安国公。—《明神宗实录卷一百四十四》

永宁伯王天瑞:光宗朱常洛外公

王天瑞,宣府左卫人。其女王氏原为神宗生母李太后慈宁宫的宫女。万历九年(公元年),神宗一时百无聊赖、精虫上脑,就把王宫女给幸了。

事后神宗对此百般抵赖,直到王氏肚子大得都瞒不住了,才不情不愿地封了她一个恭妃。日后郑贵妃生下皇第三子朱常洵之后,神宗更是看长子不顺眼,王天瑞自然也没中得到任何好处。

王恭妃剧照

光宗继位仅仅一个月就驾崩,尚未来得及加封自己的外公。因此直到天启元年(公元年),新继位的明熹宗才封自己曾外公王天瑞为永宁伯。崇祯十四年(公元年)王天瑞去世,逃过了三年之后的那场劫难,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幸运。

新城伯王钺:熹宗朱由校外公

王钺,大兴人。其女王氏为皇太子东宫选侍,万历三十二年(年)因生下皇长孙朱由校而进封太子才人。由于王家身份卑微,世系不全,在熹宗登基之后甚至出现了争认皇亲的闹剧。最后逼得熹宗亲自出面确认其外公名字为王钺。

圣母未崩时,尝与皇考言之本姓王,父王钺,阖宫共知。—《明熹宗实录卷一》

天启元年(公元年)熹宗封舅舅王昇为新城伯,追封外公王钺也为新城伯。

瀛国公刘应元:崇祯帝朱由检外公

刘应元,宛平人。其女刘氏为皇太子东宫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公元年)生下太子第五子朱由检。刘氏并不得太子欢心,并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年)被朱常洛害死。

崇祯帝剧照

朱由检继位后,追尊刘氏为“孝纯渊静慈顺肃恭毗天钟圣皇后”,封舅舅刘效祖为新乐伯。崇祯八年(公元年)刘效祖去世,朱由检将其连同外公刘应元一起追赠为新乐侯。崇祯十三年(公元年),朱由检进一步追赠外公为瀛国公。这里补一句,甲申之变时,刘家自尽殉国者达四十余人。

结语:数一数大明王朝这些皇帝的外公们,真正能活着看到外孙继位的不过寥寥数人:英宗外公孙忠、神宗外公李伟、光宗外公王天瑞。而穆宗、光宗、熹宗、崇祯帝之母都不得宠,以至于要查找他们外公的资料都很困难。

比如《明史》把穆宗的表弟,直接升格为他的舅舅,这纯属读书不认真。但是熹宗外公家争认皇亲之事,在当时还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至于崇祯帝的外公,实在是查不到生卒年和生平事迹的记载。

总的来说,除了开国之初的魏国公徐达,大明皇帝的外公们,基本都没有在朝政上有任何建树,这自然和明廷刻意压低皇家妃嫔的出身息息相关。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杜绝了外戚干政的风险。坏处么,是多了一批只吃饭不干事的蛀虫。不过明朝有那么多宗室,也不缺这几个外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7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