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形状 >> 万州盐井沟多个明星物种化石首次公开亮相
人民网重庆11月30日电(刘政宁、周小平)今年是纪念万州区盐井沟化石产地科学发现一百周年。30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由重庆市地勘局地质队在盐井沟发掘、修复装架的巴氏大熊猫、华南巨貘、谷式大额牛等明星物种化石首次公开亮相。
巴氏大熊猫化石。周小平摄
复原后的巴氏大熊猫。周小平摄
巴氏大熊猫体型达到大熊猫的巅峰
近日,在重庆市地勘局地质队蔡家化石修复中心,一具距今34.7万年—26.0万年的巴氏大熊猫化石经专家修复,渐渐露出“真颜”,该具化石长约1.26米,高0.73米,化石完整度超过50%。
重庆市地勘局地质队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胡海虔博士介绍,该具巴氏大熊猫可能3至4岁,还没有完全成年。
据了解,巴氏大熊猫体型达到了大熊猫的巅峰,成体最大可以达到2米左右。而现生大熊猫长大约在1.2-1.8米。“从和巴氏大熊猫一起出土的动物来看,巴氏大熊猫应该和现生大熊猫一样,还是以吃竹子为主,有时候也会吃竹鼠,或者羊、鹿等尸体。”胡海虔称,巴氏大熊猫相比现生大熊猫,最大的区别是体型更大,且咀嚼系统不如现生发达。
现场,除了巴氏大熊猫,还展出了华南巨貘、谷式大额牛化石。
华南巨貘化石。周小平摄
已发现化石种类2纲10目50余种
“万州盐井沟化石有着悠久的发掘和研究历史,是中国最早被古生物学家发现、发掘和研究的化石集中产地之一。”重庆市地质调查院副院长魏光飚介绍,盐井沟不仅是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南方产出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区域,是众多古生物属种的模式地点。
年前,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第一个走进盐井沟开展发掘化石。后来,陆陆续续的专家来盐井沟考察发掘化石。
截至目前,盐井沟已发现的化石种类2纲10目50余种,包括东方剑齿象、巴氏大熊猫、金丝猴丁氏亚种、长臂猿、黑熊、古爪哇豺、最后斑鬣狗、虎、野猫、期望大灵猫、丽豺、突吻猪獾、华南巨貘、苏门答腊犀、谷氏大额牛、大苏门羚、水鹿、褶齿香麝、大赤麂等30余种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还包括20余种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丰富的化石标本为研究该地区生物类型、生命演化、环境及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建立中国第四纪年代地质系统框架提供重要证据。
复原后的谷氏大额牛。周小平摄
盐井沟动物群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鲜明特征
“盐井沟动物群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鲜明特征,大多数动物种类都幸存到了更新世晚期,甚至到了全新世,数千年前才从该地区完全消失。”魏光飚分析,在更新世复杂多变的气候波动中,一部分动物在盐井沟地区绝迹,但幸存于更远、更暖和的中国或亚洲其它地区,如长臂猿、犀等;一部分动物在气候转暖的过程中被迫退出了这个地区,在更高海拔、更寒冷的地方寻找到避难所,比如大熊猫、金丝猴等;盐井沟动物群部分成员则是完全灭绝了的属种,如巨貘、剑齿象等。
“正是这些动物种类的灭绝,才导致了盐井沟动物群与中国西部的现生哺乳动物群之间的真正区别。”魏光飚称,盐井沟动物群中的大部分哺乳动物是它们仍在该地区生息的现代近亲物种的直接祖先,并且在随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气候变动中幸存了下来。盐井沟动物群从该地区的逐渐消失,无疑与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