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

紧箍咒的咒语到底是什么翻译过来只有6

发布时间:2024/8/14 14:29:16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真正通力合作的转折点,无疑是从孙悟空头戴紧箍的那一刻开始的。这个紧箍就像一个无形的魔法圈,将师徒四人的心紧紧相连,让他们能够齐心合力,共同面对前方的困难与挑战。

不过,紧箍的力量并非自发,它需要咒语来驱动。于是,菩萨便将驱动紧箍的紧箍咒传授给了唐僧。从那以后,孙悟空便被紧箍咒牢牢控制,不得不服服贴贴,一心一意地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每当唐僧念动紧箍咒时,孙悟空便痛苦得满地打滚,哀求饶命。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童年时因为顽皮而惹父母生气,被狠狠责打后哭着求饶的样子。

而这个紧箍,是在《西游记》第十四回中出现的。因为孙悟空桀骜不驯,不听唐僧的话,唐僧又无力制服他,于是菩萨便出了一个主意。她赐给唐僧一个金箍,还有一套口诀,以此制服这只桀骜不驯的猴子。从那以后,每当孙悟空犯错,唐僧便念动口诀,金箍便会自动收紧,让孙悟空吃尽苦头。在这金箍的束缚下,猴子不得不乖乖听话,助唐僧一臂之力,共同完成了取经的使命。

可以说,紧箍咒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正是有了紧箍咒,西天取经的伟大事业才得以正式扬帆起航。既然紧箍咒如此强大,是否有破解之法呢?纵观全书,似乎都没有找到答案。然而,这个神秘的紧箍咒却以汉字书写,只有六个字。

实际上,紧箍咒是三个箍儿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分别是金箍和禁箍,它们是佛祖赐给菩萨的宝物。为何悟空头上戴的是紧箍,而不是另外两个呢?原来,三个箍儿的用途和口诀各不相同。据《唐僧取经念词宝卷》记载,三个箍儿分别对应着佛教的“贪嗔痴”三毒。悟空因为脾气大、不服管教,对应的是“嗔”。因此,他戴上了第二个箍儿,也就是紧箍。

既然悟空犯了“嗔”,就需要静心,所以紧箍咒又被称为“定心真言”,它能够压制悟空暴躁的脾气,磨炼他的心性,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取经人。与金箍和禁箍不同的是,另外两个箍儿只需念动咒语然后扔出去,就可以戴在别人的头上。这一点在菩萨收服黑熊精和红孩儿时便可见一斑。

在《西游记》中,紧箍儿是个神秘的宝贝,需要佩戴的人自己带上去,因此菩萨化为一位老妇人,将紧箍的咒语传授给了唐僧,并让唐僧交给猴子。那猴子毫无戒备,欣喜若狂地将其戴在头上。不料,紧箍见肉生根,从此便摘不下来了。紧箍与头颅在一起,再配合那咒语,让悟空痛不欲生,却也使悟空变得更加温顺了。

然而,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并未揭示紧箍咒的咒语,直至清朝的《西游证道书》面世,才为我们揭示了紧箍咒的真实奥秘。据《西游证道书》所述,紧箍咒其实是佛教的“六字真言”,意指梵文的“唵、嘛、呢、叭、哞、吽”六个字。

多么熟悉的六个字啊,这不正是当初佛祖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时,贴在山上的六个金字咒语吗?

这六个字的音节奇特,读音依次为:ōng、mā、nī、bēi、mēi、hòng。不仅读起来让人困惑,听起来更是如坠云雾,很迷糊。不过,真正令人困扰的并非这些,而是这六个字所包含的深奥佛理。

关于咒语如何驱动紧箍,书中解释道,咒语拥有洗涤心灵的奇效,再加上紧箍的疼痛压迫,能让悟空在苦痛中领悟咒语的真谛,从而认识并改正错误。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在悟空犯下大错时吟诵咒语,反复几次,效果自会逐渐显现。悟空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取经的中后期,唐僧几乎不再念紧箍咒,而悟空也改掉了往日的浮躁脾性,遇事都会与师傅商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1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