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

熊出没注意动物伤人频频发生野外遇到猛兽

发布时间:2023/4/21 13:29:56   

5月17日,四川绵阳江油市马角镇沉水村发生黑熊袭击村民事件,造成3人死亡。

动物伤人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检索发现,最近几个月已经发生数起类似事件。

5月12日,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扎河乡境内发生一起棕熊袭击人事件,致1人死亡。

3月5日,贵州省麻江县杏山街道谷羊村一头发狂的野猪下山,连伤3人。

去年12月17日,一头近斤的大野猪突然窜入莆田市仙游大济镇咬伤数人。

去年10月,四川仪陇、湖南株洲都出现野猪伤人事件。

……

人与动物相处并不容易,动物为何下山?人类又为何上山?特别是当我们在野外遇到猛兽时又该如何避险,也需要科普教育。

大多数的熊并不会主动袭击人,野猪也不会无缘无故闯入村里,为什么会屡次出现动物伤人事件呢?

这次黑熊袭击人类,当地村民猜测是黑熊进入发情期或是保护幼仔。

也有专家认为,当地30多年没有黑熊出没,这次也许与疫情有关。据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野生动物研究专家虞磊分析,“疫情期间,咱们大家都待在家中隔离,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野生动物就自然而然出来了。这也是一个‘人退兽进’的道理。”

虞磊还称,黑熊袭击人应该和目前正处于交配期有关。有可能是两只公熊为交配在争地盘,恰巧遇上有人经过,继而引发了熊的暴脾气。

其实,动物攻击人类,主要还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树立了敌人。

首先,“人进兽退”,人类活动扩大,破坏了生态平衡,野生动物觅食困难,不得不到进入人居住的地盘。

其次,人类活动不断侵入、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为了保护幼崽和食物、自我防卫等原因,动物可能会对人类发起攻击。

最后,有些动物也是非常聪明,它们有可能会记住人类猎杀自己同类的行为,所以有可能会做出复仇的举动。

有两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遇到熊要么爬树躲起来,要么躺下装死,特别是遇到熊装死更是深入人脑,一说是因为熊眼瞎,躺下装死不动就看不见,还有一说是认为熊不吃死的动物。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大量野外观察发现“熊不吃死的动物”并没有什么依据。即使熊不饿,躺下装死而一动不动的你也容易被当做“玩具”而遭受袭击。

熊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包括青草、果实、昆虫、鸟类、鹿等,多数熊更爱吃肉,也不会拒绝食用动物的尸体。科学家还发现,北极熊不仅喜欢吃刚刚捕猎的新鲜海豚,还会将吃剩的海豚冷藏起来以后再吃。

偶有“装死逃过熊掌”的报道,往往是因为当时熊并不饿,而当事人蜷缩躺下,用手护住头颈装死的举动,减轻了熊“受到威胁”的感觉,避免了它受惊而自卫。

即使遇到的是一头饱熊,它不太想吃死肉,但生性贪玩的它如果伸出力大无穷的厚掌把装死的你翻过来拍过去地查看,或者用生满了倒刺的舌头舔你,或者在你身上坐一坐……这可都不是闹着玩的事。

如果熊没有发现你,那就千万不要发出任何声音,熊的视力不发达,但具有非常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你应该在顺风的方向寻找退路,然后慢慢地、悄悄地后退,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你的气味随风飘到熊那里,又可以避免让熊听到响声发现你。

如果熊发现了你,首要的就是保持冷静,不要与熊对视,不要保持直立的姿势,也不要做出尖叫、奔跑等突然的举动,这样会让熊觉得你不会伤害它。大多数时候熊并没有侵略性,它们往往只是站立起来观察你是否对它造成威胁,这时瞪视、奔跑和尖叫都可能引起它不安而发动攻击。

所以,遇到熊千万不要转身奔跑。熊看起来笨重、慢吞吞的,在崎岖的山路奔跑速度也可以达到30公里/小时。应该迅速评估一下周围的环境,在顺风的方向确定逃生的路线,然后对着它、缓慢地、后退着离开,人的后退,会让熊冷静下来。

如果熊已经做出发动攻击的举动,也得视情况做出处理。如果你遇到的是庞大的成年棕熊,你就找棵大树快速爬上去,如果是形体比较小的熊,上树反而是条死路,因为小熊比你还会爬树。

如果实在逃不掉、躲不及,那就学学《荒野猎人》,放手一搏,顽强抵抗,保护好自己的喉咙和脖颈,攻击它的鼻子,因为它的鼻子很敏感,让熊知道你的厉害,从而可以知难而退。

另外,在野外如果你看到幼熊,千万不要上前嬉耍,因为熊妈妈一定就在不远处,为了保护幼崽,它会向你发起攻击。

封面新闻安逖综合科普中国、合肥晚报等

评论:黑熊出没,如何科学防熊患

□李晓亮

退耕还林,生态环保,保护野生动物,当然没错。特别是在环保一直是软肋,疫情肆虐与“野味帝国”并峙的当下,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再强调都不为过。

只是,事有两极。一些极端情势下,似“生态太好、野物出没”,也会成为问题。比如,今天让人震惊的黑熊伤人,就让“人熊冲突”,成为不得不直面的新问题。

“四川江油黑熊咬死3村民,母亲送儿读书被袭身亡”。熊出没,熊伤人事故,此前也有。有数据统计,西安地区几年间熊伤人事件就有十几起。这还只是近年情况,更早期仅云南兰坪县发生的黑熊伤人和家畜事件就80多起。伤人,年全县只15起,年达到42起,年为24起……人熊冲突,在特定山区,绝非罕见。

但一般也多是财物损失,偶有伤人,如江油这次主动狂暴攻击,且接连致死三人,确实不多见。虽熊咬人原因未知,但三条人命已证实,此地恶熊出没,不能再以身犯险。

如反思事故,除第一人是途中偶遇,避无可避,后两起事件,如对防熊避险认识科学,足够警惕,防护到位,或不致造成如此严重悲剧。第二起是信息不对称,以为只是轻微伤人,而摸黑下山搜救反遇难;第三起则是家属情绪激动,在安全难保障情况下,暗夜仓促上山反遇袭。

虽村民表示近几十年,都未闻此地有熊患,但前两年,相距二十公里的邻镇确出现黑熊伤人事件。所以,当地是否有相当数量黑熊种群,人熊活动边界是否存在危险交叉,需科学勘明,并及时规划调整。

生态移民,刻不容缓。在此之前,当务之急,则是还有一头黑熊在外游荡。确保当地村民安全,不再出现搜山反被熊伤惨剧,是眼下第一要务。即便此次熊患危机解除,防熊知识科普和日常演练,也需纳入山区生活日常。除了野外偶然遭遇战,一般人熊争夺地盘的阵地战,背后还是人地矛盾。政府兜底,健全合理补偿措施,也是化解人熊冲突的关键。

除了山民,经常户外活动,对熊的基本习性,避熊常识,乃至万般无奈遭遇战时自保自救,也都应了然于胸,训练有素。进山可带防熊罐、防熊袋,防熊喷雾,有备无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1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