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繁衍 >> ldquo巡山啰rdquo,记者
“巡山逻??兄弟们,雨停了,我们原计划不变,即刻出发!”
9月8日,雨后的都江堰龙池镇山道上雾气萦绕。在都江堰市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护站,站长王明刚伸长脖子往外看了看,虽然地面还湿漉漉的,但屋檐已经停止了滴水。见此情景,他向队员们下达了巡山指令。
党报记者走基层,跟着林长去巡山。当天,成都日报一位文字记者、一位摄影记者,就跟随着队员们,记录下了他们日常巡山的普通一天。密林里穿行
身上一半是雨水,一半是汗水
整理好鞋袜,沉甸甸的背包里装好红外相机、露营设备、干粮和水,队员一行五人开始向山上进发。一路上,不时要踩过长满苔藓的光滑石阶,“这是很危险的路段,经过石阶时必须要手脚并用,或者抓住头顶的枝条,以免摔跤。”经验老道的队员们提醒记者。
随着山势越来越陡,队员们的呼吸声也越来越重,身上的汗水开始一股股淌下,浸湿的衣服分不出哪是雨水、哪是汗水。爬了一个小时,在一块提示牌处,走在最前面开路的李晓鸿放缓了脚步,“这个地段已经是野生动物的出没区域了,大家要注意观察动物活动痕迹。”他低声提醒队员们。一路攀爬一边观察,队员们不放过每一个树丛,每个一岩洞。
在一处两边都是大片拐棍竹的竹林处,队员们放下背包停了下来,这一处,是他们重点观察的对象。“拐棍竹是国家旗舰物种大熊猫的口粮,竹叶长得好不好,竹笋发得多不多,开花没有,直接决定野生大熊猫种群在山上的活动,必须观察仔细点。”队员们解释说。
本次巡山,队员们除了要沿途观察记录物种生存变化的讯息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取回上次安装在山上的红外相机,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背负几十斤跋涉三小时
他们收到回报——红外相机记录到“滚滚”
在湿滑的密林里攀爬穿行了三个小时后,大家累得气喘吁吁,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海拔多米的3号相机所在地,这也是本次巡山的重点点位之一。
接近安装点位,队员们心情愈发激动。“快看看有没有发现。”取下红外相机,队员们顾不上拧一把脸上的汗水,都把脑袋往屏幕前凑。令大家欣喜不已的一幕出现了——翻看了几页,镜头里出现了一个胖乎乎的身影——大熊猫。
“果然拍到了,运气太好了!”在几十张照片中,其中有两张记录下了大熊猫的身影,还有一段十多秒的视频。根据视频显示,这一段视频拍摄于7月9日。
除了大熊猫,画面上先后出现十多种动物,包括鬣羚(四不像)、豹猫、亚洲黑熊,都是很珍稀的动物。
“这是一只成年大熊猫、雄性。这和我们去年在4号监测点看到的应该不是同一只大熊猫。”队员们告诉记者,在不同的位置先后发现野生大熊猫,证明这个片区熊猫的种群正越来越大,让人欣喜。
小心地给红外相换上新电池、新卡,把相机又装回了原处,队员们这才依依不舍地往前走去。“相信还会有机会拍到更多的大熊猫身影,只是个时间问题。”队员们信心满满地说。
几十年如一日,巡山人从不喊累
一袋干粮,就是他们的“丰盛”午餐
当大家还沉浸在刚才看到大熊猫图片的兴奋当中,王明给记者讲起了压箱底的故事——在多年来的巡山期间,队员们有过多次和野生动物面对面的惊险时刻,也曾有和野生大熊猫对视的珍贵瞬间。
队员熊科有一段特别珍贵的记忆,那是在12年前的年,当时他和两名老乡在野牛坪巡山时,偶遇一只多斤重的野生大熊猫。“当时我们从山上往下走,熊猫是从山下往山上跑,打照面时,我们都被对方吓了一大跳,我还和它对视了几秒钟。”时过十多年,熊科回想起这一幕,仍然兴奋难捺。如今每次巡山,他都特别留意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变化,也希望能有机会再和大熊猫对视。
老队员蹇邦明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巡山时碰到一队正在穿越山林的野猪宝宝。当时大家都手忙脚乱掏出相机拍照,却不想突然从后面冲出一头大母猪,它锋利的獠牙差点就刺到队员们身上,现在想起来仍觉后怕……
一路走着,队员们向记者分享着巡山的各种惊险,不知不觉中,时间已到了下午2点。大家拍着咕噜噜直响的肚皮,这才想起还没有吃中午饭。围坐在一棵大树下,大家人手一瓶矿泉水,就着饼干、面包就简单地对付了。
绿了青山、白了头发是对巡山人的真实写照。美丽成都,有你有我!历代巡山人的精神一直在传承,相信经过我们的薪火相传,绿水青山会成为我们的金山银山。
推荐阅读
注意!中秋前后上班时间有变
警惕!本土新增20+18,莆田管控加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陈方耀
摄像/后期胡大田
编辑凌晨
校对唐元
审核张婷婷李影庄伟伟饶竹舟
监制孟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