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生活环境 >> 追风筝的人他是最大的盗窃者,却是
“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就偷走了一条性命;当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就夺走了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就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就偷走公平的权利。”
这是小说《追风筝的人》中主人翁阿米尔父亲的一段话,他一生中最痛恨的就是盗窃,他认为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但是,在小说的结尾,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他竟然是最大的窃贼,他盗窃了阿里成为父亲的权利,盗窃了哈桑知晓事情的权利。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被各行各业的人推崇,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有心理学家武志红,娱乐明星张一山等人。小说讲述的是阿米尔的父亲在妻子去世不久后,强暴了仆人阿里的妻子,生下了私生子哈桑后,引发的一系列关于友谊、背叛、赎罪、爱情的感情,最后父子俩人成功救赎的故事。
父亲一生充满传奇,敢于与熊搏斗、富裕而有威望、痛失正直芳年的妻子,独自把儿子抚养成人、热爱家园和祖国、帮助穷人和朋友,近乎是个完美的男人。但完美的光环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罪恶,罪恶给他带来了深切的自责和痛苦。
幸运的是,他成功的将自己的罪恶转化成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热情。他的罪行导致了真正的善行,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勇气、正义、爱。而正是这些能量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烙印。
从把孩子当作图画练习册到独立的人格
这个光环照耀下的男人,其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父亲。
他像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阿米尔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儿子热爱足球、喜欢比武竞赛、对欺负自己的人敢于伸出拳头;希望阿米尔遗传他那坚强而好斗、勇敢正义的基因。
可是,毕竟孩子不是父母的一本图画练习册,可以随意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父亲期望的,阿米尔一样都没有。他非但不喜欢足球,连当观众也心不在焉;他会因为比武竞赛中,骑士摔倒吓得哇哇大哭;面对小朋友的欺负时,他表现的无动于衷。他喜欢的仅仅是阅读小说和诗歌。
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父亲,似乎他的儿子就必须是争强好胜,否则就是一种耻辱。
看到这样的矛盾,有多少父母不是如此呢?他们认为给了孩子生命,就能控制孩子的灵魂,左右孩子的思想,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并非因你而来。你能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但事实上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父母并不多。
当阿富汗被俄国侵略,父亲带着阿米尔逃往美国后,他放下曾经的高贵身份,开始从事加油站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之所以拼尽全力就是为了让儿子接受好的教育,供养儿子上大学,希望儿子能够成才。
所以,当儿子大学专业选择主修英文时,父亲表现的非常失望。在他的眼里,只有医学、律师才是真正的工作。
小说如果就此打住了他们的父子关系,那么就太老套无趣了。阿米尔的父亲终究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后来他终于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对儿子的选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称赞:他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曾经父亲在精神上差点杀死了阿米尔,后来的父亲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给儿子莫大的支持,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位知名的作家。
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上,虽然他没有自己争强好胜的性格,但他从小一直都有作家的梦想。作为父亲,他有什么理由不去支持呢?
作为父母,如果能正确认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生来自由,而不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调色板,尊重孩子的梦想,鼓励并支持孩子实现梦想,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相反,不承认孩子独立人格的父母,硬把自己的梦想塞给孩子,让孩子代替自己圆梦,只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结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自我矛盾下的父爱
其实,这个完美男人的光环下隐藏更大的秘密是“盗窃罪”。他在妻子去世不久后,强暴了仆人阿里的妻子莎娜芭,生下了哈桑。
所以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被社会承认的阿米尔,但胆小懦弱,在道德和情感上摇摆不定;另外一个就是没名分的哈桑,单纯、忠诚、正义而勇敢。
他深爱着两个孩子,他会给阿米尔13岁生日举办盛大的宴会,也会在哈桑10岁时请人修复他的兔唇。遗憾的是,他不能与哈桑相认,哈桑只能以仆人的身份寄居在家里。作为父亲不能尽人父之责,所以他对哈桑充满了深深的内疚感。
他内心越是愧疚,就越想弥补,当事情不能尽人如意时,情绪往往就会发泄在了另外一个享有权利的儿子阿米尔身上。于是越陷越深,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他就像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一半是有名分的阿米尔,不知不觉成了他疚恨的化身;另一半是没名分的哈桑,是他内疚的对象。这是他内心挣扎的第一个矛盾。
他建造的恤孤院落成前一天,想带阿米尔和哈桑一起去喀布尔湖玩。但阿米尔为了独享父亲,撒谎哈桑生病了。虽然父子俩一起出游,但他表现毫无兴致,这让阿米尔非常失望。
阿米尔渴望得到父爱,但发现父亲更喜欢哈桑,于是他想尽各种办法博得父亲的欢心。首先,阿米尔努力写小说,可惜父亲并没兴趣;其次,阿米尔尽量弱化哈桑的正义和勇敢。例如当有人欺他时,哈桑会挺身而出,阿米尔会在父亲面前隐瞒。
阿米尔越是如此,父亲越是失望。父亲爱哈桑为阿米尔奋不顾身的那份勇气,但他忧虑阿米尔的胆小懦弱。
两个儿子似乎成了他的两个侧面,他从哈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又不愿意面对自己懦弱的一面,所以对阿米尔若即若离。这是第二个矛盾。
但谁天生就是懦夫呢?他根本不知道阿米尔的懦弱是因为从小缺乏被爱的感觉,缺乏安全感,才造就了胆小懦弱的性格。
正因为这些矛盾,阿米尔表面上看似身份高贵却生性懦弱,而哈桑成为仆人的儿子虽然勇敢却备受欺凌,两个儿子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父爱,这也是导致阿米尔与哈桑悲剧故事的潜在因素。
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坚强的“懦弱”。就像小说中写到的,每个人的生命就像风筝一样,它往更高更远的天空,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无力摆脱。
哈桑就是那根丝线,父亲才不至于消失在天际或者跌落在尘埃。最终他的自责带来了善行,一种真正的善行。
善行是赎罪的最好方式
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这是他一生最痛恨、耻辱的事情。这种痛苦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消极对待,一错再错;另一类是积极应对,罪行带来善行,实现人生的救赎。父亲显然是后一种。他天生勇敢正义,而这种精神让他的善行变得令人更加敬佩。
当他们父子逃亡白沙瓦时,遇见俄国士兵准备欺辱与其同行的少妇时,手无寸铁的父亲挺身而出,救出了少妇,差点吃了枪子弹。他发出了震聋发聩吼声:战争不会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们甚至比和平时更需要他。
是的,父亲天生如此,就像他敢于赤手空拳与黑熊搏斗一样、就像他黑眼珠一瞪,会让“魔鬼跪地求饶”一样、也像德高望重的法官爷爷收养阿里的善心一样。高尚的情操,在阿富汗喀布尔,他早就具备,这种精神没有因为失去了家园而褪色。
在阿富汗喀布尔,父亲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财物他施舍街头的穷人、把钱给需要的朋友、还建造恤孤院。
这些不仅缘于他的天生的品质,更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愧疚。他曾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盗窃者”,他剥夺了阿里成为父亲的权利,也剥夺了哈桑应该享有的幸福。他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责,最后终于找到解脱的办法,那就是善行。
在父亲的葬礼上,成群的哀悼者排着队为他祷告:……帮我在泰曼尼盖了房子……在我走投无路,他借给我钱……他与我一面之缘,帮我找到了工作……他就像我的兄弟……
父亲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成功地实现了自我救赎。就像他找到了那根被割断的丝线,鼓起勇气追寻飘落在远方的风筝,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安宁。正如拉心汗所说:当罪行导致善行时候,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父亲是一个敢于为自己挺身而出的人,他为自己“罪行”找到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也他对儿子阿米尔一生最大的影响。
阿米尔13岁时赢得了风筝冬季巡回赛,哈桑为了能帮阿米尔捡回那只具有象征意义的蓝色风筝,不幸被阿塞夫侮辱。阿米尔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可是他没有挺身而出。为此,阿米尔一直心怀内疚,不能面对哈桑,甚至把他们父子赶出了家门。
在阿米尔成长的日子里,他一直生活在自我矛盾和内疚中,却没有面对错误的勇气。直到拉辛汗告诉了阿米尔关于父亲的故事后,阿米尔终于鼓起勇气去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与阿塞夫进行一场生死的决斗,夺回索拉博。
父亲和阿米尔两个都背叛了为他们付出生命的人,父亲用善行洗刷了他的罪行。而阿米尔在父亲的影响下,终于也为自己的罪行挺身而出,成功实现了自我救赎。
他就是这样的人:作为阿富汗人,他黑白分明,可以为正义而死。作为父亲,他为了孩子可以拼尽全力,用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罪人,他努力通过善行,实现自我救赎。
人的一生本就不完美,它是一个不断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的过程。父亲敢于面对自己的罪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风筝,实现自我的救赎。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指责他的过去呢?
《肖申克的救赎》中曾说:没有经历痛苦,就没有真正的安乐,是故救赎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生活总是这样,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充满荆棘,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因为一个污点就扰乱了自己前行的道路。虽然我们不能消除污迹,但可以用我们的余生将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文章作者简介:Emma,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一手带娃一手码字,喜欢文学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