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生活环境 >> 熊猫吃火锅,斑羚吃火锅底料
莽莽山川、冷杉森林,加上低海拔连绵的阔叶林。能够在博士毕业之后在这里继续我的工作,是无比的幸运
年,秋天,结束了秦岭两个月的野外工作,我准备回京。在机场上网的时候,一份有趣的研究基金评审意见进入了邮箱。
那是我所在团队申请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恢复项目,申请被拒,多少是在意料之中。可我们收到拒信的同时还附着项目评审意见,屏幕向下滚动,冷风袭来,意料之外。
“国家将太多资金集中在少数明星物种上,如朱鹮、大熊猫,而不够重视其他物种的研究与保护......这种项目耗费国家大量资金,滥了、臭了,现在就是要对拿大熊猫说事的人说不!这样下去不行,将一种行将灭亡的动物美化成为政治宠儿,颇受公众质疑。”
“森林片段化对大熊猫和其它兽类的影响可能不能放在一起比较,这种孑遗生物,进化到了瓶颈,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看着屏幕,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飞机起飞,餐食难咽。吃惊之余更多的是满心的茫然和疑惑——我能够想象不够友好的意见,却难以理解如此预设结论的“政治化”评价。
飞机离开西安,暂别秦岭山川。遥望关中平原,评审意见却如鲠在喉,让人疑惑又不安
一个物种的命运,转瞬间被专家老师判了死刑。我猜这位评审专家对于大熊猫的野外状况可能不够了解。20年以来的文献,已经充分证明了野生大熊猫种群旺盛的生命力,证实了这个物种选择竹子是了不起的进化策略。当同时期的大型食肉动物一个接一个灭绝的时候,这种黑白熊找到了秦岭、巴山、岷山、邛崃山这些险峻的山峡,在竹林的庇护下躲开了严寒又躲开了干旱,直到今天分布区域还是绵延千里。在今天,数十个自然保护区的庇护之下,大熊猫、长江上游的森林、还有数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系统服务,都开始了缓慢却强有力的恢复。
红外相机记录了一只又一只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也告诉我们它们对于栖息地的需求其实相当简单——相对连贯的森林、一些竹子,加上较少的干扰
图片版权:北京大学
我们回复了一封信,表达了我们对于评审意见的疑虑和不安。而实际上在回信表达不满的时候,有一个疙瘩也深深埋藏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在往后的几年中仿佛一个钢印,挥之不去。
“提到熊猫保护的重要性,我们总是说熊猫是撑伞大佬,保护熊猫就一并保护了生活在一片森林的千千万万其他生命。
可是......万一其他动物需要的环境,和熊猫不一样呢?”
实际上,我们的证据,还真的有点问题。
之前的工作中我们把熊猫称作“伞护物种”(umbrellaspecies)更多是因为熊猫的分布区和那些急需保护的“低端物种”,比如羚牛、金丝猴、林麝等等,有高度的重合——既然生活的地方都是一片森林,那保护了熊猫就是保护了它们啊!
仔细想想,漏洞重重
我们默认熊猫是保护其他动物的撑伞大佬,这背后的基本假设是熊猫和其他动物的需求高度相似,可是如果不同呢?
偌大的一个森林,熊猫喜欢成熟森林下面的竹林,羚牛喜欢林缘地区的灌丛和草甸,斑羚总出现在陡峭的岩壁之下,而黑熊追逐着橡子和浆果。更离谱的是,一些长着蹄子的小动物似乎专门绕着村庄生活来躲开捕食者,另一些熊头猪脑的大家伙热衷于替人类收割苞谷和土豆。
每种动物有自己独特的栖息地选择,但我们对于非明星物种的了解往往极其有限,只是单纯地假设它们可以得到庇护。
这就好像熊猫喜欢吃火锅,斑羚喜欢吃火锅底料,胃口不一样,大家都在拍着桌子点各自喜欢的菜,动不动要掀桌子,怎么办?
如果我说解决方案《权利的游戏》里面写了,会被雷劈么?
艾莉亚斯塔克漂泊到遥远的布拉佛斯,她手里拿着一枚硬币,对看门人说“ValarMorghulis”,而她得到的回答是“ValarDohaeris”。在瓦雷利亚语中,这句回答的意思是“凡人皆需侍奉”。在之后的训练中,无面者们骗人了,他们一直在强调他们“不是任何人”,可他们真正做的,是“成为任何人”。
“成为任何人”,熊猫,其实也一样。
在设计保护策略的时候,虽然以熊猫为主,但是努力让那些“熊猫提案”能够帮助所有同域分布的动物,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the-bear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