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天敌 >> 当年被放养在非洲草原上的两只华南虎,它们
综述
环境对于生命成长的影响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一点在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动物在这个方面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
从自然状态来看,它们会在本能的驱使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会让它们被迫改变自己的生存空间,比如因为物种拯救的原因被带入人工饲养的环境,或者一生下来就处在其中。
在一些例子中,这些人工饲养的动物有机会回到原来的生存地,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两只华南虎。
华南虎
华南虎生活的区域基本上限定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在世界上其它地方都没有发现过这一物种的身影,跟熊猫一样,也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了。
从南方的自然环境特征基本上也就能倒推出它们的生活习性了,首先气候上肯定是要相对温暖一些,最好是炎热地带,而且雨水也要多,最好是能够常年保持一定的湿润度,比起偏北地区的林地,它们更喜欢在这样的地区活动。
所以大部分的野外考察资料里面,华南虎出现的地方都是南部的山林,几乎没有例外,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例子里面是在偏北一些的地区找到它们的踪迹,比如脚印或者粪便一类,真正出现身影的时候也很罕见。
虽然它们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活动,这一点限制了我们对这个物种进行了解,但是借助一些技术追踪,我们还是获得了很多华南虎的影像资料。
从这些资料中来看,这种老虎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性凶猛,虽然这是大部分大型猫科动物的天性,但是华南虎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靠着这种艺高人胆大的气势,它们甚至敢和一些个头力量远高过自己的野兽叫板,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的动物都会选择保命为上,但华南虎却喜欢迎难而上,并不考虑自己和对方的实力差距。
有时候它们会侥幸吓跑对手,但是有时候运气也会不好,自己给自己挖了坑,无论是在体型还是力量上,华南虎比起东北虎或者一些黑熊都还有一些差距。
虽然还没有真正站上食物链的顶端,但是华南虎却大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气质,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和自己同类一起活动,即便群体捕猎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自己单独出手。
更具神秘气息的是,这种老虎喜欢昼伏夜出,白天要么就是休息,要么就在很小的一个区域里活动,真正的捕食行动要到晚上才会正式开始。
在大部分动物都已经休息的时候,出手成功的概率要更高,也不需要帮助,而且能够放心地享用自己的成果,不用担心会有其它动物闻味而至。
从濒危到放养
虽然华南虎已经如此深居简出,但还是没能逃过偷猎者的眼睛,而且越是市场上没有见过的皮毛越是容易成为人们追捧的热潮,这种奇怪的市场规律最终吸引着商人将资金投入到了这个方向,利益链条一环套一环,最终将华南虎变成了商品。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南方的华南虎持续遭到捕杀,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政府的管理也是处在缺位状态,猖獗的偷猎愈演愈烈,从湖南到广东再到江西,近多只华南虎就这样消失在枪口下。
就在这个物种即将迎来自己命运的终结时,政府终于开始了管控,即使是这样,华南虎的数量却没有重新回到原来的水平。
环境污染和栖息地的破坏让它们的繁殖受到了很大影响,从90年代后的统计结果看来,华南虎的自然延续能力可以说是微弱得令人震惊,每年新增的华南虎幼崽数量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灭绝似乎只是几年的问题了。
动物保护机构当然不肯放弃挽救它们的努力,而人工饲养是这种项目最好的实践方式,所以很快便在华南地区选择了一个环境相对原生态的地方开始了拯救行动。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行动似乎效果不错,至少出生率是非常可观的,但是没过多久便发现了真正的困难所在,那就是存活率。
造成这些幼崽早早夭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离开了自然的野外空间,这使得它们难以培养起强健的体格,容易在各种各样的外部侵扰中染上疾病,最后走向死亡。
没办法,饲养者和研究专家们不得不提出新的方案,希望能够提高华南虎的存活率,具体方式是将这些顺利出生的幼崽带回到原生的自然环境,让它们可以在最野生的空间生存,重新找回天性,按照这个方案,饲养极地把两只华南虎带到了非洲大草原。
从全世界范围内看,这里是唤醒野性的最佳场所,竞争残酷,环境原始,两只老虎虽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适应期,但是终归天性凶猛,很快便学会了独立捕猎,完全融入到了这片草原。
到今天,放养在非洲大草原的华南虎已经有了十几只,在合适的时机,它们也会重新回到中国,肩负起复兴物种的使命。
结语
华南虎的例子告诉我们,物种保护的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不能任由无良的商人和偷猎者继续创造新的悲剧,否则终有一天,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物种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华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