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陈醋面条省人有一句话形容窝里死怼老大叫做:吃谁的饭,砸谁锅!而这事儿就发生在了ICIs领域。几个PD1上市之初由于缺乏数据没有适应症,为了销售只得拿领域大佬K药的数据说事拿业绩——可谓吃谁的饭。
那咋就砸锅了?因为自己翅膀长硬了呗!
我们暂时叫他“砸锅图片”,后边还要引用
任何人看到如上数据对比,不难得出百泽安晚期鳞状NSCLC优于K。当然不是说不允许后起之秀更天秀,但后起的后辈暗算前浪就实在有点“崩溃吧,前浪”了。来,我们一点一点拆解对比的“技巧”。
先说大前提:无论两个实验设计多么雷同,两个实验的数据都不能直接对比。
A药用于甲组熊猫C药用于高加索黑熊VSVSB药用于乙组熊猫B药用于丁组高加索黑熊甲、乙熊猫性别年龄国籍...均一丙、丁黑熊性别年龄国籍...均一请问,你要问A比C孰优孰略,熊猫和黑熊答应么?
然而在比较好坏的时候即使最聪明的头脑(科学家、研究者、临床医生)也会像个孩子,特别,特别——————————轴(这娃还是个熊孩子)。
所以也绝不是完全不能比较,但比较有个大前提,先把两个实验人群基线拉出来对比,入组人群基线一致均一才能减少对比产生的偏倚(bias)比较起来才较有参考意义。正面不好解释,来,我们看个反例。(谋瑞又要对不起你了)
keynote-对照组mOS只有10.7个月,而SHR--III-中位mOS却有20.9个月。没有任何意外你SHR--III-实验组 完胜,因为你入组的全都是精!壮!的!套!马!的!汉!子!啊!你专捡优质病人入组,你的数据不好那谁该好?总之:不是基于入组人群基线一致均一的相似临床试验对比,都是不以婚姻为目的的谈恋爱——臭流氓!
以上K药kn-中国亚组人群基线,以及亚组森林图分析。小编搜遍全网还没找到百泽安相关试验的人群基线数据,期待百泽安后续更有说服力的数据。
第二个花招(百济的小伙伴别愤怒,我客不客观你们看了后边的图咱们再议)临床试验公布结果时往往由于入组先后而逐步公布,结果也会因为入组样本量的增加而有变更。上图“砸锅图片”里引用的是Keynote-,
ASCO公布的的数据,此实验年ESMO公布了二期数据,二期数据是明显优于一期的,并且MSD为了中国市场的开拓,进行了中国人群的入组。罗永浩老师附体:少废话,看数据!
highlight的是更优的数据
更真相的事,我就不说了,医院里被拍砖。
上边的红框明显是ESMO的数据,对比的时候就变成了ASCO数据
用意我不敢说,毕竟今日留一面,他日好相见。看破不戳破,还是好朋友。
3、巨大的纰漏之处:百济的试验虽然PFS结果已出,但参考impower,impower,都是PFS阳性而OS阴性的试验(举例,举例,我真不是专业黑T)所以百济OS自己打脸的风险是有的。
4、 的一点个人见解:无论靶向、小分子药物、单抗类药物,既往多数研究的结论都是剂量一样时中国/亚洲人群结果优于欧美。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这与中国/亚洲人群体表面积小,剂量相对欧美总是偏大有关。所以百济用中国亚组比K药全球人群(同样剂量下,中国人群疗效肯定会好一些)也属于不很厚道的举动。
总结一下:
1、无论两个实验设计多么雷同,两个实验的数据都不能直接对比。
2、比较有个大前提,只有入组人群基线一致均一的相似临床试验对比才较有参考意义。
想放一个彩蛋(恰好彩蛋也来自百济的科会pt)
PD-1/PD-L1单抗临床研究总览,2017
百济想用这张幻灯片告诉医生年ICIs获得诺奖后PD1/PDL1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年临床试验数量大幅跃升。
然鹅我想告诉所有友商包括我们自己,请尊重每一个III期临床,每一个III期数据,因为那是正经做科研的人对这世界的 关爱!商业的角逐也要有对数字的敬畏!(诶呀,小样,最近还学会煽情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