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种类 >> 纪实西游记最强的六大高手观音菩萨垫底
纪实西游记最强的“六大高手”:观音菩萨垫底,如来佛祖无缘前三
在《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中,大家都爱聊取经的师徒四人。但要说到谁的本领更大、地位更高,那你就得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看到那九重天之外的地方。那里才是真正的高手云集,地位崇高的神仙们都在那儿呢。
听说了吗?《西游记》里的那些高手们,其实有个“六大高手”的排名。你知道吗,三清、如来佛祖、弥勒佛还有观音菩萨都在里面。但你知道吗?那个大家都熟悉的如来佛祖竟然没进前三,而观音菩萨更是排到了最后一名。真的挺让人意外的,对吧?
观音菩萨,我们又常常听到人家叫她“观自在菩萨”或者“光世英菩萨”。这些都是她的别名,都是大家用来尊敬和称呼她的方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形象并没有明确的性别之分。但在《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里,她有了特定的身份和形象。她居住在南海的普陀山紫竹林中,每次出现都手持净瓶和杨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她的眉目间流露出温和的气质,整体形象既仁慈又端庄,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女神。
如来佛祖的得意门生中,她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她不仅严格遵循佛祖的命令,还是唐僧取经路上的重要策划者和坚定支持者。总之,她是个超级厉害的角色!
首先,她非常主动地承担了去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任务,并且一直为这件事情忙前忙后;其次,她和惠岸使者一起打扮成乞丐,去大唐找到了最适合取经的人,还帮他招募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这些得力助手。
不仅如此,她还负责帮助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坚定取经的决心。她的存在,就像是他们取经路上的坚强后盾,不断激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前行。
在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和他的徒弟们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总共有九九八十一难。这些难题一个接一个,他们必须克服每一个难关,才能最终完成取经的任务。
小白龙能在鹰愁涧安居,沙和尚能在流沙河得道,熊罴怪在黑风岭被制服,人参果在五庄观复活,红孩儿在火云洞被智取,赛太岁在麒麟山回归,这些看似是英雄们的独立行动,但背后都离不开观音菩萨的默默帮助。
观音菩萨其实真正出手的次数并不多,只有两次而已。第一次是她降伏了黑熊精,第二次则是降伏了红孩儿。虽然只有两次,但她的实力和能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对她充满敬畏和尊重。
孙悟空第一次想了个聪明的主意,他让观音菩萨变成凌虚子,然后他自己变成一颗神奇的丹药。这样,他们就能一起去找黑熊精了。当黑熊精吃了虾之后,孙悟空就在他的肚子里捣乱,让黑熊精想叫天帮忙都没办法,想叫地帮忙也回应不了。趁这个机会,观音菩萨赶紧把被偷走的袈裟拿回来,然后轻轻地把一个禁箍放在黑熊精的头上。观音菩萨念动咒语,黑熊精就乖乖听话,归顺他们了。
从观音这次出手就能感觉到,她的变化术真是高超。不过,虽然她很厉害,但在神仙的世界里,她并不是最顶级的。有些任务得靠她和孙悟空一起完成,并不能轻松碾压黑熊精。
哎呀,火云洞又着火了!这次孙悟空最先想到的是去找东海龙王帮忙。可是龙王试了好多方法,火还是灭不掉。这时候,沙僧提醒他,或许可以请观音菩萨来帮忙。
观音菩萨自然能够分辨出事情的先后顺序。她了解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后,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既然这个人是三昧火,拥有如此广大的神通,那他为什么要去请龙王帮忙,而不来找我呢?”
孙悟空一听这话,赶紧转移了话题,说红孩儿曾经变成观音菩萨的样子欺骗八戒,结果把观音惹生气了,就把红孩儿给收服了。
在《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中,观音菩萨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神仙,她经常出现在取经的路上。虽然她出场次数很多,但她的角色并不是决策者或发令者,而是执行者。因此,在“六大高手”中,观音菩萨排在最后一位。尽管她的排名不高,但她的作用和贡献却不可小觑,为取经路上的顺利前行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西游记》里,弥勒佛这个角色,跟其他的神仙佛祖比起来,他的出场时间其实并不多。
其实没必要写太多,简单几笔就能表达清楚啦。
弥勒佛这个人物在《西游记》里可是个很有人气的角色。他总是笑眯眯的,肚子也特别大,简直就是“心宽体胖”的典范。他那句名言“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就是说,弥勒佛的肚量大得能装下所有让人头疼的事,而且他一笑起来,就能把世界上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人和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总之,弥勒佛就是那种乐观、豁达、能包容一切的性格,真是让人佩服啊!
他一亮相,就笑着向孙悟空打招呼:“悟空,还记得我吗?”
这两个人之前从没见过面,但他的名声在人间和妖界都已经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他。所以,那个行者一看到他,就马上跪下来向他行礼。
孙悟空啊,他就像是天地间孕育出来的一个奇迹,从灵石里蹦出来,浑身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傲气。你知道吗?当他被压在龙山涧下,面对九尾狐的时候,他可是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觉得自己堂堂齐天大圣,怎么能给这狐狸精磕头呢?他心里想啊,我这一辈子,就拜过四个人,这狐狸精可不在其中。他当时心里可是憋屈得很呢!
如今一看这弥勒佛,他可是恭恭敬敬、自己主动下拜,真是让人觉得奇怪。想想看,就算是面对观音菩萨,他以前都是忽悠来忽悠去,满嘴瞎话。可现在对弥勒佛这么恭敬,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呢,这就是孙悟空聪明绝顶的地方。他早就听说了弥勒佛的大名,所以心里早就有数了。看来,真的是福气来了,连心灵都跟着变得聪明起来。
当孙悟空远远望见小雷音寺的时候,他内心就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在佛教的圣地,却莫名地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息,这让孙悟空不得不加倍小心。这个地方给他的感觉实在是不太对劲,所以他得时刻保持警惕,以防万一。
在西游的故事里,弥勒佛和燃灯、如来佛祖都住在西方的灵山极乐世界。在那里的四十六位佛中,弥勒佛是第八位。虽然他的实力比不上如来佛祖,但他的行事风格却让人有点害怕,大家都尽量避开他。但弥勒佛却觉得这很了不起,还自称是“极乐场里的老大”。
《西游记》里有很多暗藏玄机的地方,但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弥勒佛和如来佛祖之间那层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你说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
如来佛祖被尊称为西方的佛主,手下有一大堆厉害的帮手,光是他手下的佛就有四十六个,其中好多都是他的铁杆粉丝。但话说回来,就算是亲信,也会有不满的人,弥勒佛就是其中一个不服气的大佬。
先来说说如来佛祖吧,他就住在西天的灵山大雷音寺。但你知道吗?弥勒佛的弟子黄眉竟然也搞了个小雷音寺,还称它为小西天。这家伙更过分的是,他还假装成如来佛祖,专门为了骗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上当。哎,这些神仙真是有够乱的!
孙悟空瞪大眼睛,对着黄眉大声说:“你这家伙,胆子真大!竟然敢借着佛祖的名头来胡作非为,败坏了如来佛祖的清净德行!”
黄眉对这事儿挺不屑的,他觉得从弟子的表现就能看出师傅怎么教的。黄眉对如来佛祖的态度那么不尊重,其实就是他师傅弥勒佛对如来佛祖的看法。简单说,黄眉的态度就是弥勒佛的态度。
虽然如来佛祖和弥勒佛在对峙,但如来佛祖总是处于优势地位。就拿他们的弟子来说吧,观音是黄眉的对手,但明显观音更厉害一些,从这点就能看出如来佛祖比弥勒佛更强。
他手下有八大得力助手、十八位精英以及各路神通广大的菩萨,简直就是掌控众生缘法的大老板。
他在三界中,除了“三清”之外,可是最有法力的尊神哦。连玉皇大帝都要靠他呢!你记得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吗?玉皇大帝都拿他没办法,但如来佛祖就像没事人一样,轻轻松松就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还有啊,孙悟空一个跟头能飞十万八千里,但始终没能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观世音菩萨都分不清六耳猕猴假扮的孙悟空,但如来佛祖一眼就看出来了。可见如来佛祖的法力有多么强大啊!
话说啊,如来佛祖作为这个取经计划的大老板和靠山,特意通过观世音菩萨,给取经团队送去了五样宝贝。哪五样呢?就是三个箍儿、一件“锦襕袈裟”和一根“九环锡杖”。有了这些装备,取经之路应该能顺利不少吧!
金箍儿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给那些有信仰的好人找徒弟用的。它可不仅仅是普通的箍儿,有特殊的用途哦。这就是金箍儿的特殊之处啦!
你知道吗?穿上袈裟和拿着法杖,就像有了“免死金牌”一样,能保护你免受苦难和毒害。袈裟就像一件护身符,能让你远离轮回之苦;而法杖则像是一根魔法棒,帮你抵挡一切恶势力。有了它们,你就像是得到了上天的庇佑,可以更加安心地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简单来说,就是当观音菩萨解决不了问题时,如来佛祖就会亲自出手。就拿孙悟空在狮驼国失败了好几次来说吧,他都快绝望了,这时候如来佛祖就出现了,帮了他一把。所以,只要有如来佛祖在,再大的困难也能解决。
当取经的团队之间出现矛盾和不和时,他也会主动介入调解。比如,当孙悟空因为心态不够坚定,不愿意继续取经时,他就会鼓励说:“只要你好好地保护他,等取经成功回到极乐世界,你也会坐在莲台上。”这句话让孙悟空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西游记》里,如来佛祖可是个重量级人物,不过呢,在某些方面他还是得听“三清”天尊的。虽然如来佛祖在故事里显得特别重要,但他还是得乖乖地排在这三位天尊后面。
《西游记》里,佛教和佛祖虽然也挺重要,但书里面还是有很多道教文化的影子。比如,书里面大肆描写道教文化、“三清”的地位,还有整个神仙体系的建立,都显示出道教神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所以说,虽然佛教在《西游记》里有它的位置,但道教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清”是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太上老君这三位神仙。在《西游记》中的“六大高手”排名里,“三清”占据了前三名的位置。虽然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比较神秘,但太上老君这个名字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西游记》这本书里,元始天尊只亲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在如来佛祖降伏孙悟空后的安天大会上。换句话说,除了每三百六十年一次的蟠桃盛会,元始天尊的行踪都很神秘,很难见到他。虽然元始天尊作为始祖级别的人物,平时不太露面,但他却掌握着所有的动态,他的威严在三十三重天上从未减弱过。简单来说,元始天尊虽然低调,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在仙界都是非常高的。
在《西游记》里有一回叫“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说的是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来到了五庄观。在那儿,他们遇到了两个童子,这两个童子说三清道祖是他们的师傅的朋友,而四帝则是他们师傅的故人。哎呀,你看,这些神仙之间的关系可真是复杂呢!唐僧他们听了这些,估计也是一头雾水,但也只能跟着点头应和,毕竟在这些神仙面前,他们也只是凡人而已。
这段话,如果用更简单、口语化的方式来表达,可能会是这样:孙悟空听了这话,觉得这童子在吹牛,他忍不住“哈哈大笑”,差点没摔倒。然后唐僧问:“那你的老师在哪里呢?”童子回答说:“他不在家。”
这段话让人想到元始天尊,那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龙,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充满了神秘和威严。这位尊神形象完全符合大家对元始天尊的想象。
后来八戒又提到了“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脊关”的事,他指着三清殿的三个圣像告诉悟空:“你瞧,中间那个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然后八戒还取笑悟空,说他连“三清”都不认识。
虽然孙悟空他们知道“三清”的地位很重要,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尊重。相反,他们三人把三清殿里的花瓶、烛台和挂在墙上的功德牌都弄倒了。然后,他们还变成了“三清”的样子去吃贡品。最后,他们让八戒把三个圣像扛起来,扔到了茅坑里。面对这么脏的地方,孙悟空还笑着说这是“五谷轮回之所”。
小说里老是提到“三清”,但大多都是讲讲道教神仙的背景。真正在故事里出现的,就是太上老君和他的手下青牛精、金银二童子。
简单来说,太上老君和其他神仙都是玉皇大帝手下的神仙。虽然玉皇大帝好像是天界的头头,但他其实只是管政治的。而说到天界的宗教头头,那就是太上老君这样的道教神仙了。所以,虽然玉皇大帝地位高,但在宗教上,太上老君更有话语权。
《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原本是历史上的老子。但到了这本小说里,他早就不是原来那个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了。他变得更有故事,更有人物特色。
从处理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的不同态度。太白金星主张用温和的方式招安孙悟空,而太上老君则直接参与了镇压行动。他派出金、银二童子到平顶山设下陷阱,来考验取经的唐僧一行人。但实际上,唐僧经历的这一难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太上老君的炼丹术也被派上了别的用场。
人们通常在凡间炼丹,是为了延长寿命、追求长生不老,甚至得道成仙。但是神仙已经不老不死,不饿不渴,那么太上老君每天推算八卦、炼丹画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天下苍生吗?
太上老君可是道教的大拿,他整合了符篆派和丹鼎派,超级厉害!他身边的饮品、工具、衣饰,他都能轻轻松松炼成宝贝。这些宝贝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超级有杀伤力!比如那个金刚琢,一下子就打中了孙悟空的天灵盖。还有八卦炉,可是炼出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哦!还有葫芦、净瓶、擅自、勒袍绳等等,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太上老君在天庭的地位之所以稳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炼丹术。炼丹术让老君在天庭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他的炼丹技术被誉为神奇,许多神仙都向他请教炼丹之道。这也让老君在天庭中备受尊敬,成为了天庭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以说,炼丹术为老君在天庭中的地位稳固提供了重要支撑。
虽然神仙们看似超脱生死,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对于能增强法力和固元养体的丹药法宝,他们可是爱不释手。就像是太上老君的仙丹,在天庭里,它的地位和王母娘娘的蟠桃、镇元大仙的人参果一样重要,都是大家眼中的珍品。
《西游记》里被大家认为是“六大高手”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他们在故事里的师徒关系,还有我们民间的一些传统观念来决定的。这本书虽然是讲神仙、妖怪的故事,但其实里面也讲了很多我们人间的感情和道理。
神仙们也有普通人的性格特点:观音菩萨有时会猜疑不满,表现出小女子的情态;弥勒佛则野心勃勃,想要取代如来佛祖的位置;如来佛祖则有时候言而无信,反而压制孙悟空。这些神仙的特点都是人间百态的反映。同样地,神仙之间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思维观念。总之,神仙世界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投影,其中充满了人间的情感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