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习性 >>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之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作品简评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可以说,作者以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反映现实主义思想感情。
一、词语归纳
1.难割难舍: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
2.各安生理: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2回:“我去高老庄探亲,哥哥去花果山称圣,白龙马归大海成龙……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
3.攀亲托熟: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讲甚么攀亲托熟之言。”
4.蓬荜有辉: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有劳仙驾珍顾,蓬荜有辉。”
5.蓬屋生辉: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6回:“家父斋僧二十余年,更不曾遇着好人,今幸圆满,四位下降,诚然是蓬屋生辉。”
6.披霜冒露: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7.绷巴吊拷: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
8.一毫不差: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
9.庸医杀人: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
10.怡颜悦色: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顺口儿答应,等我去了,你就不来奉承。看师父的,要怡颜悦色;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
11.真人不露相: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9回:“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12.钻天入地: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
13.一物降一物: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
14.扬威耀武: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15.龇牙咧嘴: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回:“即龇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16.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时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17.捉影捕风: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18.争名夺利: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19.拙口钝腮: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
20.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2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22.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3.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24.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25.安心定志: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二、名言名句
1.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美不美,乡中水。
4.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5.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6.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7.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
8.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9.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10.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11.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12.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13.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1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5.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16.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17.见鞍思骏马,滴泪想亲人。
18.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19.君子不念旧恶。
20.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母恩。
21.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2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4.不看僧面看佛面。
25.鸡儿不吃无工之食。
26.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7.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
28.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29.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30.明人不做暗事。
三、歇后语归纳
1.舌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2.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3.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4.肩担担柴——两头脱
5.吃了磨刀水的——秀(锈)气在内
6.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7.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
8.三钱银子买了老驴——自夸骑得
9.王母娘娘开蟠桃会——聚精会神
10.唐僧取经——一心一意
11.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12.孙悟空的尾巴——变不了
13.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14.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15.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16.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1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8.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19.猪八戒进女儿国——不想走了
20.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四、常考考点
1.《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2.《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朝人。
3.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须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本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称为“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来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为孙行者,一路立下功劳无数,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4.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天庭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经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5.沙僧也叫沙悟净、沙和尚,原为天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而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6.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遭刑罚,得观音菩萨搭救,化作白龙马负唐僧取经,后被封为“八部天龙”。
7.《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
8.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九齿钉耙、降妖宝杖。
9.孙悟空在天上只是会友游宫,交朋结义。玉帝怕他生事,让他看管蟠桃园。一日他见桃熟,设计甩掉身边的人偷吃,这说明他具有猴的本性。
10.众神将打不过孙悟空,观音菩萨举荐了二郎神,他有梅山六兄弟相助,还让托塔天王使个照妖镜,伫立空中。
11.如来佛祖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并给她五件宝贝:锦襕袈裟、九环锡杖以及三个金箍儿。
12.唐僧因孙悟空打死白骨精而赶走了他,后唐僧遇难,八戒去请孙悟空解救,一开始说师父想他,悟空没去,后又用激将法,说师傅遇难,妖怪小看他、骂他,悟空才回去。
13.在宝林寺,唐僧师徒夜晚赏月之后,唐僧独自温习经书,朦胧中有乌鸡国王的魂魄谒见,求唐僧让齐天大圣为他报仇,拿住妖魔,辨明邪正,并留下金厢白玉圭为信物。
14.孩孩儿妖号叫“圣婴大王”,他擅长喷火,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他父亲是牛魔王,与“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结拜兄弟,称为“平天大圣”。
15.“真假美猴王”故事中,那个假孙悟空是六耳猕猴变的。
16.“三借芭蕉扇”故事中,孙悟空是在灵吉菩萨那里借来定风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17.小西天黄眉怪抓唐僧师徒的目的是自己要去取经的。
18.“盘丝洞蜘蛛精”故事中,毗蓝菩萨帮孙悟空制服了蜈蚣精,毗蓝菩萨的儿子是昂日星官。
19.唐僧师徒在雷音寺取真经时,唐僧送给阿傩、迦叶化斋用的紫金钵盂。
20.唐僧取经的最后一难是通天河落水。
21.《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2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23.《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齐天大圣”,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七十二变,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24.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先后收了四个徒弟,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僧。
25.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是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请再写出有关孙悟空的两个故事名称:智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
四、主要人物
1.唐僧
崇信佛法,意志坚定,但难辨妖邪。他是如来佛祖二徒弟金蝉子转世,自幼为僧,经观音菩萨点化,去往西天取经,历经千难万险,不改初心。他肉眼凡胎,常常受妖邪蒙骗,身陷险境,一路坎坷,终于取得真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2.孙悟空
神通广大,勇敢无畏。他是天生石猴,从菩提祖师学艺,习得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等本领,艺成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来受观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保护其西去取经。一路降妖除魔,立功无数,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3.猪悟能
呆笨老实,但又贪吃好色。他是天蓬元帅临凡,但错投猪胎,变成猪妖模样,受观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保护唐僧取经。他贪吃好色爱偷懒,但总体还算老实,一路辛苦挑担,也能协助孙悟空捉妖,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4.沙悟净
忠厚老实,兢兢业业。他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罪被贬在流沙河,变成妖怪模样,受观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保护唐僧取经。他总是默默埋头苦干,不斤斤计较,对唐僧更是始终尊敬、孝顺,最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5.白龙马
勤勤恳恳,赤胆忠心。他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罪而身受刑罚,得观音菩萨搭救,愿意化身白马,驮着唐僧西天取经。他一路跋山涉水,艰辛无数,但始终勤勤恳恳,毫无怨言,一片忠心,最后被封为“八部天龙”。
五、人物性格
1.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2.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无所畏惧、幽默;但有时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搞恶作剧。
3.猪八戒:一方面,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吃苦耐劳;另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4.沙悟净:作战勇猛,不屈服妥协,意志坚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偶尔犯错,但知错能改。
六、故事情节
1.大闹天宫
(孙悟空拜师求艺归来,本领大增。便去东海龙宫借兵器,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把自己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2.大闹蟠桃会
天庭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没有被王母邀请,再次发怒。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搅了蟠桃会,偷吃了仙酒、仙肴,酒醉后还把太上老君的丹药吃了个精光。之后还又偷了两瓶仙酒给众猴做仙酒会。
3.祸起观音院
唐僧悟空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想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广目天王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烧禅院。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变作白衣秀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4.收服猪八戒
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弄清了妖怪的来历。妖精姓猪,本是天上天篷元帅,因蟠桃会上调戏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妖怪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
5.四圣试禅心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日天色已晚,见前面一户人家,便入户借宿。闻得这户家财万贯,三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想招夫立家。唐僧听后吓得连叫“阿弥陀佛”;悟空不喜此道,便也不放在心上;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取经,也不愿留下;惟独八戒起了色心,急着去见三个女子。见了老妇人连声叫娘,央求招他为婿。老妇人让他与三个女儿撞天婚,撞着哪个就与他婚配。八戒在三个女儿中左迎右抱,磕磕碰碰,结果一个都没撞着,懊恼不已。第二天醒来,师徒才发现,原来自己昨晚睡在树林之中,根本没有什么漂亮的房屋,好色的猪八戒被紧紧地绑着,倒挂在一棵树上。大家这时才明白是菩萨在试他们的诚心。
6.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宛子山。山中的波月洞内,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她先后变成村姑、老妪和老丈,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当,可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而后,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请孙悟空。孙悟空立即赶往波月洞。途中,打死白骨精之母,自己装成其模样来到洞内,并诱使白骨精说出骗人伎俩,然后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
7.智取红孩儿
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孙悟空找到红孩儿与之展开大战。红孩儿口吐三昧真火,悟空无法取胜,便去求四海龙王施雨灭火,可是无济于事;又让八戒去向观音求救,结果半路上八戒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擒了去;悟空变作牛魔王去救,也没有成功;悟空只好亲自到南海向观音求救。观音到了洞前,红孩儿几次问她话她都不应答,留下莲台便走了。红孩儿不知就里,坐上莲台结果被擒,但他死性不改,观音又让他戴上金箍儿,最终成了观音座前的善财童子。
8.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由于山上一片火海,他们无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火,悟空就亲自前往借扇。铁扇公主误以为是悟空害死了她的儿子红孩儿,死活不愿借扇给悟空。无计可施后,悟空变小,让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逼铁扇公主交出扇子。悟空拿着铁扇公主给的芭蕉扇回火焰山,可是火越扇越大,悟空才知道被铁扇公主骗了。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再次找铁扇公主要扇子,结果被揭穿。幸好观音让红孩儿回家解释事情原委,铁扇公主才肯将芭蕉扇借给悟空。于是师徒四人顺利过了火焰山,继续向下一站进发。
9.真假美猴王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悟空恐小猴们嘲笑,便去观音那了。却说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打伤了唐僧,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沙僧去求观音菩萨,于是悟空跟沙僧回去验真。谁知真假悟空实在难辨:他们同到观音处,无结果;到玉帝那,照妖镜也不起作用;返回地面,师父难见分晓;到森罗殿,地藏怕惹是非;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佛祖才使假悟空现出原形。悟空气愤不过,将其打死。悟空也回到唐僧身边。
10.如来赐真经
唐僧师徒四人一起登上灵山,有条河拦便了去路,四人一起乘坐接引佛祖的无底小船来到雷音寺门外。如来传者召唐僧进殿。阿傩、伽叶没有索到师徒的礼物,传给唐僧的是无字经,后燃灯古佛命白雄尊者把马驮的经书抓破,师徒发现了真相,他们重回雷音寺。阿傩、迦叶得到唐僧的紫金钵后,传给有字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
七、名人评价
1.《西游》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谢肇淛
2.《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张书绅
3.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4.《西游记》其想象奇特,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白化文
5.《西游记》是一部以拯救堕落的人心与人精神为鹄的作品;《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反贪题材的作品。
——刘戈
八、简答题
1.孙悟空“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在花果山时,勇敢领头跃过瀑布,发现了水帘洞,使山上众猴有了安居之处,为众猴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被众猴尊为“千岁大王”,称“美猴王”。后来他拜须菩提祖师为师,祖师看他像个猢狲,为他定下姓氏“孙”,又根据本门中辈分排行,为他定下“悟”字,取法名“悟空”,从此有了全名“孙悟空”。
2.唐僧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如来佛祖想将佛法弘扬至南瞻部洲,劝人为善,又担心如果直接送出去,会不被重视,所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一个善信,让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一步步走到西天,取得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此时东土大唐太宗皇帝正准备办一场水陆大会,超度冤魂,使人间永享太平,选出唐僧为主持,但唐僧只会谈小乘教法。观音菩萨知道后,告诉唐僧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超升,而西天如来佛祖那里有大乘佛法三藏,能够超度亡者升天、度难人脱苦、修无量寿身、作无来无去。太宗皇帝闻言,打算派人去西天取经,唐僧自愿前往,从此踏上取经之路。
3.孙悟空刚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曾经两次返回花果山,都是什么原因?
一次是唐僧刚收他为徒时,他打死几个强盗,唐僧埋怨他残害生灵,他受不住气,打算回花果山,在东海龙王和观音菩萨的劝告下又重新回到唐僧身边;另一次是他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他滥杀无辜,他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在宝象国遇险,猪八戒用激将法将他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