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习性 >> 谁是妖精西游记的那些事儿
整部《西游记》,表面上写的是妖魔鬼怪、神仙佛道,实际上说的都是世道人心。作者以流畅的笔法、讲故事的节奏,道出了人心险恶、世态炎凉。
今天咱们来说说“观音院袈裟风波”这一回。
故事发生在《西游记》的第十六回和十七回。唐僧和悟空来到观音院投宿。虽然猴哥长的挺吓人,但是经过唐僧的解释,师徒二人还是受到了比较客气的接待。观音院的老院主与唐僧闲聊,由于悟空多嘴,引出了斗比袈裟的事情。结果老院主见财起意,想据为己有,最后发展到图财害命,终至丢了卿卿性命。期间黑风山的黑熊怪趁火打劫,盗走袈裟。最后观音菩萨出手,才渡过此劫。两回书情节紧凑,线索清晰,读来过瘾。
直白地看去,故事以老院主做过渡,引出妖精黑风怪,最后“金猴奋起千钧棒,降妖除魔万事休”。但是实际上事情没这么简单。
先看这个“老院主”。
二百七十多岁的基层退休干部,不好好享受退休生活,走上前台干涉单位的具体事务,接待唐僧俨然主角。真不知道观音院的现任方丈平时都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而且这老院主也没个正事儿,先是和唐僧闲聊扯皮,暴露了一个退休人员的无聊与空虚;
然后在上茶的时候大肆排场,“那老僧……只叫献茶。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这般心理,纯粹就是炫富;
再然后就是显摆自己的那几百件袈裟,在看到唐僧的锦澜袈裟之后,“果然动了奸心”,死求白咧地留袈裟一宿,说是要好好看看,估计此时老院主已经起了歹念。后边的号啕大哭,要死要活,都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
然后小和尚广智献计:“那唐僧两个是走路的人,辛苦之甚,如今已睡着了。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似这等邪恶主意,老院主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此计绝妙”!可怜修行了两百多年,真个是“枉迎来几许晨钟,徒送走多少暮鼓”。
而后又一小和尚广谋献计:“依小孙之见,如今唤聚东山大小房头,每人要干柴一束,舍了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教他欲走无门,连马一火焚之。就是山前山后人家看见,只说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将我禅堂都烧了。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又是一个毒计!老院主与众和尚“无不欢喜,都道:强!强!强!此计更妙!更妙”!
故事推进到这个时候,你感觉这个老院主还是人吗?后来的黑风怪偷走袈裟那是顺手牵羊。其实他是来救火的,临时起意,盗走了袈裟。相比而言,老院主才是蓄谋杀人、图财害命。
人啊,只要起了歹念,比妖精还可怕。
再看那个黑风怪。这个妖精是整个《西游记》里最讲究的妖精:懂得风雅,彬彬有礼;整部书里也没有说此妖做了什么恶,作了什么妖;与猴哥打斗也是规规矩矩,按套路出牌;猴哥为了袈裟找上门来,人家也是不遮不掩,一口承认;能耐也大,与猴哥打了个平手。种种迹象表明,这绝不是一个野路子的妖精。而且黑风怪的洞府离观音禅院才二十里,这是普通妖怪能住的地方吗?在书里观音菩萨说:“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这就是扯淡。其实这个黑风怪本来就是观音的一个宠物,被观音派下界来给唐僧凑上了一难。任务完成得不错,顺手提拔,成了中层领导。
菩萨办事儿,滴水不漏。
现在比较一下老院主和黑熊怪。一个是顶着人的名头,做的是妖精都不一定做得出来的邪恶之事;一个是顶着妖怪的帽子,实际上却没干啥坏事儿。
两相比较,人心的险恶太吓人了!
原著中观音菩萨变作妖怪凌虚仙子去收服黑熊怪,猴哥看到菩萨变成妖怪的样子,问了观音一句:“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这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做人还是做妖,其实就是一念之间。
其实“袈裟风波”这一回书,是唐僧收了猴哥为徒之后的第一难,这第一难实际上是“老院主”制造的。西天取经万险千难,而这一切都是从“人”开始的。
吴老爷子眼光之犀利、见解之独到、对人性洞察之深邃令人叹为观止。
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归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全网同号:乔永春高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