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

唐僧念的紧箍咒究竟是什么译成中文仅六

发布时间:2025/7/2 17:55:29   

经常观看《西游记》的朋友们都清楚,故事的前期,唐僧那个老六特别喜欢念紧箍咒。

每当这老六念起紧箍咒时,悟空便痛得在地上不断打滚,令我们看得心里十分难受。

然而,大家是否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紧箍咒的咒语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这咒语只有六个字,但越听越让人困惑,这是为什么呢?

唐僧的真面目

读过《西游记》原著的朋友们应该知道,书中其实存在三种箍,分别是金箍、紧箍和禁箍。

这三种箍分别对应的受害者是黑熊精、红孩儿和孙悟空。

有些著作中提到,这三种箍分别对应克制贪、嗔、痴。

实际上,这不仅仅如此,在我们现代社会,这三者分别对应的是财务、工作和法律等不同的制度。

让我们先来谈谈悟空的紧箍,这在三种箍中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例子。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就在于必须由受害者亲自佩戴。

一旦戴上,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其摘下,除非菩萨施法相助才能取下。

观音对于其他两种箍,只需施法轻轻一提,受害者便即刻戴上了。

书中描写到唐僧把悟空从五指山下解救出来,两人立刻结伴同行。

这对悟空而言,乃是他的救命恩人。

唐僧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悟空却拥有无与伦比的本领。因此,悟空暗自立誓要尽全力保护这位和尚。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并不顺利。由于意见不合,两人频繁争吵。最终,悟空愤然离去,飞走了,只剩下唐僧孤零零地独自一人。

此时,悟空仍然保持着理智,尽管情况再糟,他也没有直接把唐僧打死,否则故事就得换个主角了。

随后,在东海龙王的劝解下,悟空重新回到唐僧的身边。

观音得知悟空如此躁动不安,于是赠送唐僧几样宝物,其中包括紧箍。

悟空一眼看中了这件物品,于是便戴了上去。从那时起,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以前那个放荡不羁、自由奔放的悟空,而是陷入了一种束缚无力的境地。

如果此时悟空依旧像先前那样任性妄为,手无寸铁的唐僧便会念起紧箍咒,让他清醒过来。

每当紧箍咒响起,悟空立刻感到天旋地转,头痛欲裂。最令人烦恼的是,这东西还无法摘除。

因此,这根本不是什么紧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折磨工具。

当唐僧心情愉快时,悟空便趁机劝他取下紧箍,因为戴着实在太难受了。

每次听到这话,唐僧总是带着一丝不屑笑道:“臭猴子,如果我真的取下来,你恐怕会立刻用棒子打死我吧。”

要说最让人心痛的一段剧情,就是三打白骨精那一幕。

其实唐僧并不是愚蠢之人,他清楚地知道白骨精假扮成可怜之人是为了欺骗他的感情,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阻止悟空呢?

唐僧实际上是在展示自己的权威:“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们谁也不能反对!”这种态度也是他的一个显著特征。

由于悟空不听从自己的指令,唐僧多次施展紧箍咒折磨他。唐僧这种行为确实令人不齿,孙悟空在痛苦中不断求饶。

六字咒语

大概吴承恩借此机会,顺便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批判。紧箍实际上象征了当时的工作制度。

在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压榨现象无处不在,官僚制度居高临下,百姓则身处社会最底层。

他们在施加压力时游刃有余,手段包罗万象,无所不用其极。

紧箍咒的作用在于向被剥削的民众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挑战权威将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警告,表明与权力对抗的后果如此严峻!

这只是一条潜在的规则,作者只是通过隐喻来表达而已。

紧箍实际上象征着家庭制度,毕竟主角团也是一个小家庭。而唐僧则是这个家庭的大家长,其他人则如同孩子般存在。

每当唐僧念起紧箍咒,他便闭上双眼,面容严肃,但内心却乐开了花:“臭泼猴,终于给我抓到了折磨你的机会。”

每当看到唐僧念起这段咒语,许多人都会忍不住想问:“紧箍咒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竟能使悟空如此痛苦?”

其实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

当年如来小儿镇压我们的悟空时,在山顶上贴了一张符,据说上面写着这六个大字,真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些东西了。

这六个大字中,超过一半的字是我们常见的,然而它们的读音却与我们熟悉的不一样。

比如,“嘛”和“呢”这两个字,一个读作“ma”,另一个读作“ni”,它们都是一声。

叭和咪的发音并非是ba和mou,而是bei和mei,且均为第一声。

讲完这四个字,接下来要介绍的是读音鲜为人知的唵和吽。

其中,“唵”读作“ong”,“吽”读作“hong”,前者为一声,后者为四声。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着将它们连贯地读一遍。初次接触时,确实有些拗口,甚至可能会读不出来。

也许这正是唐僧读经时闭眼的缘由吧,估计他也担心自己一边读一边,不小心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怎么办。

当然,紧箍咒的内容并非源自《西游记》,而是来自另一本名为《西游证道书》的作品。

在《西游记》的故事前期,唐僧频繁地念紧箍咒。然而,到了故事的中后期,我们几乎不再看到他这么做。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唐僧也逐渐生出了怜悯之心?

唐僧毕竟是个信佛之人,说白了,就是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们之前提到过,唐僧并不是个傻子。他非常清楚,在他的团队里,最值得信赖的并不是只会奉承的八戒,也不是一向和善的沙和尚,而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唐僧早已察觉到,只要悟空在身边,无论遇到什么劫难,他们总能克服过去。

至于悟空,后来他变得非常有眼力,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因此,他比以前老实了许多,很少再与唐僧发生争吵。

既然悟空已经如此安分,唐僧也就没有再念紧箍咒的必要了。

当然,即使悟空再怎么听话,也不能把他的紧箍咒摘掉。唐僧深知,悟空终究是猴子,紧箍咒只是暂时压制住了他的本性。

金箍与禁箍

在他们尚未真正成佛之前,若悟空摘掉了紧箍咒,他很可能会恢复到过去那种放荡不羁的状态。因此,悟空依然需要佩戴紧箍咒。

在讲完悟空的紧箍之后,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红孩儿的金箍和黑熊精的禁箍,探讨一下这些箍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深刻意义。

当年观音给红孩儿带上的箍是金箍。从“金”这个字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种箍与财富有着密切的关联。

红孩儿登场时与主角团相遇,他自称红百万,并声称祖辈为他积攒的财富足以让他享用一生。

如果放到现代,这简直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啊。

其实红孩儿家的情况确实不错,他自己能够独自一人出去占山为王,这表明他还是有些能力的。只可惜,他遇上了主角团和观音菩萨。

自从悟空戴上紧箍咒后,实力大不如前,竟然连红孩儿都无法对付。最终,他不得不无奈地请观音菩萨来助阵。

因观音的莲台法术困扰,红孩儿被迫皈依佛门。于是,观音为他戴上了同样带有咒语的金箍,并当场念诵咒语,结果使得红孩儿如同悟空一般,疼痛难忍。

当然,金箍在这三种箍中也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特别之处在哪里呢?在于数量的不同。

紧箍和禁箍各有一个,而金箍则有五个:红孩儿头上一个,双手和双脚各一个。

金箍的安排其实是有深意的,这正是与前面提到的财物制度相对应。

让金箍套紧紧地戴在头上,就是为了控制红孩儿的思想,防止他产生不良的念头。

红孩儿以前占据山头称王时,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频繁,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加以约束。

接着,他的双手被套上金箍,这也意味着告诫他,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钱。

最后金箍被套在双脚上,旨在让红孩儿明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他掠夺了那么多财富,最终还不是一样被观音捉住了。

最终,观音将红孩儿带回去,让他成为善财童子。说白了,就是让他负责管理财务。

红孩儿之前积累了不少财富,他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此外,五大金箍的束缚使他能够在没有后果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后要提到的是戴着禁箍的黑熊精。怎么形容这位兄弟呢?他有一个特别的癖好,那就是非常喜欢偷袈裟。

正因为如此,他成功地惹恼了主角团队,因为他偷走的袈裟正是唐僧的。

在观音的援助下,黑熊精最终戴上了禁箍。

意思就是告诉他,不该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你现在已经开始偷东西了,下一步就可能是明目张胆的抢劫,只会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禁箍不仅有强制禁止的含义,还象征着前述的法律。

最终,黑熊精成为了守护山林的大神,这寓意着对他的告诫:“在此地行事需谨慎守规,不可越雷池一步。”

这便是我国的经典名著《西游记》,其蕴含的道理实在是无穷无尽,即使在我们今天这个开明的时代,这些道理依然适用。

当然,仍有许多内容尚未被发现,仍然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永远期待那一天它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

#深度好文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5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