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熊猫,可以说它是一种受到全世界很多人民喜爱的动物,同时,作为中国的国宝,以及一种至少有万年演化史的动物,大熊猫也有着极大的科研价值,可以说它珍贵无比,不过有趣的是,大熊猫虽然喜欢吃竹子,但事实上,大熊猫却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大熊猫为何变成素食主义者?从大熊猫的日常饮食可以看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99%都是竹子,这也让很多人误认为,大熊猫是食草动物,然而,大熊猫却是一种外表看起来憨态可掬、人畜无害,事实上本质却非常危险的熊科动物,而且大熊猫虽然已经吃竹子吃了几百万年了,但事实上,它们的牙齿和消化系统,却仍然保持着原样没有发生变化。特别是大熊猫的牙齿,仍然咬合力非常强大,这也让大熊猫仍然属于食肉动物,而且它的综合实力,在食肉动物之中,也是非常厉害的,要比棕熊、黑熊等我们熟悉的熊科动物厉害许多。那么,既然是食肉动物,为何大熊猫却不吃肉?科学家们对此也分析了多种的原因。首先,是从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找原因。虽然如今大熊猫是国宝,不过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事实上大熊猫并不被人熟知,它们主要分布在四川等一些高原地区,那里并没有足够的猎物为它们提供肉食。而且因为缺乏比较大型的动物,这也让大熊猫想要吃肉,就只能去捕食一些比较小的动物,由于捕食难度本身比较大,在捕食的过程中,又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这就导致大熊猫吃肉获得的营养,根本就不够它维持自身能量的。但是,在它们的栖息地,竹子却非常丰富,于是,大熊猫就选择吃竹子,最终伴随着一代代演化,导致它们如今的主要食物都变成了竹子。其次,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们也发现,大熊猫之所以变得不爱吃肉了,和它们体内的基因,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年,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对于大熊猫的研究论文,表示大熊猫之所以不吃肉了,和它们的基因突变有关。作为食肉动物,大熊猫喜欢吃肉,主要是受到体内一个名为T1R1基因的作用影响,但是,伴随着大熊猫的演化,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大熊猫体内的T1R1基因突然失去了活性,这个时候,原本觉得肉非常好吃的大熊猫,却突然觉得吃什么肉,都再也没有了鲜美的味道,反而开始对竹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大熊猫就开始吃竹子了,当然,因为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仍然是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这也导致大熊猫本身消化竹子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幸好在大熊猫的体内,拥有着足够的细菌群,这些细菌群也帮助大熊猫消化竹子纤维,让大熊猫得以生存下去。食肉动物变成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这也成为了大熊猫的特色之一,毕竟,对于其它食肉动物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有多么的神奇了。说起来,大熊猫的另一个特殊,就是黑白相间的外表,特别是大熊猫的“黑眼圈”非常有趣,然而,在我国秦岭地区,却多次出现棕色的大熊猫,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大熊猫被其它物种给杂交了吗?秦岭地区惊现棕色大熊猫今年4月中旬,我国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红外相机,再次拍到了棕色的大熊猫,这只大熊猫的看起来非常的有趣,它的头部和腹部、北部都是白色的,但是耳朵、四肢以及眼睛周围一圈的皮毛颜色,却是淡淡的棕色,看起来就好像是褪色了一样。同时,在时隔大约2周之后,又有2只棕色大熊猫在我国秦岭地区被拍到。要知道,根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秦岭地区,是唯一出现棕色大熊猫的地方,研究者们第一次发现棕色大熊猫的身影,是在年。随后,多年来已经发现了10多只的棕色大熊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如今生活在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七仔”,它是在年第一次被发现后,又在年再次出现的时候,被送往研究中心的。虽然都是大熊猫,但是研究者认为,在我国秦岭地区出现的棕色大熊猫,它们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们的毛色实在是太罕见了,那么,究竟为何会有棕色的大熊猫呢?说起来,虽然有记录的棕色大熊猫出现时间,是在年,不过根据秦岭本地的一名老猎人讲述,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他就曾经在秦岭见到过野生的棕色大熊猫。所以,研究者认为,秦岭出现的棕色大熊猫,可能并不是黑白大熊猫的基因突变,而有可能是,本身秦岭就是生活着两种不同的大熊猫,一种是我们熟悉的黑白相间的颜色,而另外一种,则是棕色。而根据一些研究认为,棕色的大熊猫或许才是大熊猫最开始的颜色,这也意味着,棕色大熊猫可能是一种更为古老的大熊猫物种,或者是说,它们是因为隐性基因的显性,所以导致它们出现了“返祖现象”,重新变成了棕色。因为多年来已经发现了不少的棕色大熊猫,这也让很多研究者相信,在我国秦岭地区,是有着比较稳定的棕色大熊猫种群,而且从数量上来看,如果日后确认它们为全新的物种,这也意味着,棕色大熊猫要比我们熟悉的黑白大熊猫更为稀有,它们也是濒危物种,同样需要进行保护,那么,在你看来,为何会出现棕色大熊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