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熊 >> 黑熊的天敌 >> 紧箍咒的咒语是什么翻译成汉字只有六个
经常观看《西游记》的朋友们都清楚,故事初期,唐僧非常喜欢念紧箍咒。
每当那个老六念起紧箍咒时,悟空就疼得在地上不断翻滚,看得我们心里十分难受。
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紧箍咒的咒语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只有六个字,而且越听越让人困惑,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僧的真面目熟悉《西游记》原著的朋友们应该知道,书中实际上有三种箍,分别是金箍、紧箍和禁箍。
这三种箍分别对应的受害者是孙悟空、红孩儿和黑熊精。
有些书籍提到,这三种箍分别对应着贪欲、愤怒和无明。
实际上,不仅如此,这三种制度在我们现代分别对应着财务、工作和法律等领域。
我们先来谈谈悟空的紧箍,这是三种箍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需要由受害者自己主动戴上。
一旦戴上,无论自己如何用力拉扯都无法取下,除非得到菩萨的法力相助。
关于另外两种箍,观音仅仅略施法术,便使得受害者戴上了。
书中,唐僧将悟空从五指山下救出后,两人立即结伴同行。
对悟空而言,这是他救命的恩人。
唐僧虽是凡人,而悟空却拥有通天的本领,因此悟空暗自发誓要全力保护这位和尚。
然而,接下来的进展并不顺利,两人因意见分歧频频争吵,最终悟空愤然飞走,只剩下唐僧孤零零一人。
悟空此时仍保持着理智,不论情况多么复杂,他并没有直接杀死唐僧,否则故事的主角就要换人了。
在东海龙王的劝导下,悟空重新回到了唐僧的身边。
观音了解到悟空的躁动不安,于是赠予唐僧几件宝物,其中之一便是紧箍。
悟空一见这东西觉得不错,便立即戴上了。从那时起,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个放荡不羁、自由洒脱的悟空了,他仿佛被束缚在了无能为力的境地。
倘若此时悟空仍旧如往常一般任性,手无寸铁的唐僧便会给他念上一段紧箍咒,使他头脑清醒。
每当紧箍咒发作,悟空立刻觉得天旋地转,头痛欲裂,最让他恼火的是,这东西还无法摘除。
这哪里是紧箍咒,简直就是折磨人的大杀器。
后来,悟空在唐僧心情愉悦的时候,总会劝他摘掉紧箍,毕竟戴着确实很不舒服。
每次唐僧听到这话,总是不屑地笑道:“臭猴子,如果我真拿下来了,恐怕你早就用棒子把我打死了。”
让人感到最心痛的剧情莫过于三打白骨精这一段。
其实,唐僧并非愚钝,他也清楚白骨精化身为可怜人是在欺骗他的感情,那他为何还要阻止悟空呢?
其实,说到底,唐僧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信:“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们谁也不能反对!”这也可以说是唐僧的一个显著特点吧。
唐僧多次念紧箍咒折磨孙悟空,只因孙悟空不听从自己的话。唐僧的这种行为实在有些可耻,孙悟空被念得苦苦哀求。
六字咒语吴承恩或许是借此机会,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紧箍实际上象征了当时的工作制度。
吴承恩所处的时代,剥削现象无处不在,官僚制度居高临下,百姓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在压榨方面可谓是驾轻就熟,既有花言巧语的忽悠,也有威胁恐吓的手段。
紧箍咒向被压迫的百姓传递了一个信息:“冒犯上层,就会遭受痛苦的折磨。”它同时警告其他人:“对抗上层权力,必定会落得如此下场!”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隐性的规则,作者也只是通过隐喻来传达这一点。
紧箍实际上也是一种家庭制度,毕竟主角团就像一个小家庭,而唐僧则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其他人都像是他的孩子。
每当唐僧念起紧箍咒,他总是闭紧双眼,面露严肃之色。然而,其实他的内心早已乐开了花:“臭猴子,终于让我找到机会折磨你了。”
每次唐僧一开始念诵这些经文,许多人都会忍不住想问:“这紧箍咒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竟然能让孙悟空如此痛苦?”
其实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六个字,这六个字分别是唵、嘛、呢、叭、咪、吽。
当年如来将我们的悟空镇压时,他在山顶贴了一张符,上面据说写着这六个大字。真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些东西。
这六个大字中,超过一半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但它们的读音却与我们所熟悉的不同。
比如,“嘛”和“呢”这两个词,一个读作“ma”,另一个读作“ni”,它们都是一声。
叭和咪的发音不是ba和mou,而是bei和mei,并且都是第一声。
接下来要讲的是两个读音较为生僻的字——唵和吽。
其中,"唵"读作"ong",发第一声,而"吽"读作"hong",发第四声。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把它们连起来读一遍。初次接触时,确实有点拗口,甚至可能会觉得难以读出来。
也许这正是唐僧在诵读时闭上眼睛的缘故,大概他也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读着读着就打瞌睡了。
当然,紧箍咒的内容并非源自《西游记》,而是出自另一本名为《西游证道书》的书籍。
在《西游记》故事的前期,唐僧频繁地念紧箍咒,但到了中后期,这种情况就很少见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唐僧也开始心生怜悯了?
唐僧毕竟是一个虔诚信佛之人,说到底,他深谙适可而止的道理。
如前所述,唐僧绝非愚蠢之人,他深知,在他的团队中,最值得依赖的既不是只会奉承的八戒,也不是老好人沙僧,而是那齐天大圣孙悟空。
唐僧早已明白,只要悟空在场,无论面临何种劫难,他们总能克服过去。
至于悟空,后来他逐渐显现出很高的眼力劲儿,逐步认清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因此,他变得比以前老实了许多,很少再看到他与唐僧争吵了。
既然悟空已经如此安分,唐僧便没有再念紧箍咒的必要了。
当然,即便悟空再怎么听话,也不能给他摘掉紧箍咒。因为唐僧深知,悟空本质上是猴,紧箍咒只是暂时压制了他的天性。
金箍与禁箍在他们尚未真正成佛之前,如果悟空摘掉紧箍咒,他很可能会恢复到以前那种桀骜不驯的状态。因此,悟空后来依然需要佩戴紧箍咒。
讲完悟空的紧箍,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红孩儿的金箍和黑熊精的禁箍,看看这些箍究竟蕴含着什么深刻的意义。
当年观音给红孩儿戴上的箍是金箍。从“金”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种箍与财富相关。
红孩儿登场时遇到主角团,自称红百万,并声称祖上留下的财富足够他挥霍一辈子。
如果放到我们现代,这简直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啊。
其实,红孩儿家的情况确实相当不错。他自己能够出去占山为王,足见他有一定的本事。只可惜,他碰上了主角团和观音菩萨。
自从悟空戴上紧箍咒后,实力大幅削弱,竟然连红孩儿都难以对付。最终无奈之下,他只能请观音前来相助。
由于观音莲台的困扰,红孩儿被迫皈依佛门。观音为他戴上了金箍,并念咒语,结果和悟空一样,红孩儿也因剧痛难以忍受。
当然,金箍在这三种箍中显得尤为特别,特别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其数量的差异。
紧箍和禁箍各有一个,金箍则多达五个,红孩儿头上戴着一个,双手和双脚各套着一个。
金箍的这种安排是有其原因的,正好与前文提到的财物制度相呼应。
金箍戴在头上,其实是让红孩儿控制住自己的思想,不要产生恶念。
红孩儿之前称霸山头时,抢劫他人钱财的事可没少干,所以必须从根本上约束他。
接着便是金箍套在他的双手上,这意味着告诉他,不属于自己的钱不能拿。
最后,金箍套在双脚上,是为了让红孩儿明白“人在河边走,终究会湿鞋”的道理。
他尽管搜刮了大量钱财,但最终还是难逃被观音捉住的命运。
最后,观音将红孩儿带回去,让他担任善财童子,说白了就是负责管理财务的。
红孩儿过去钱财颇丰,且具备管理经验。此外,五大金箍约束着他,使得他能够在不产生不良后果的前提下,充分展现他的优势。
最后要提的是头戴禁箍的黑熊精。这位兄弟,有一个独特的癖好,就是特别喜欢偷袈裟。
正因为如此,他成功地得罪了主角团,因为他偷走的袈裟正是唐僧的。
最终,在观音的协助下,黑熊精顺利地戴上了禁箍。
意思是告诫他,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能做。你现在已经开始偷东西了,下一步就可能是公然抢劫,这样只会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禁箍”一词不仅有强行禁止的含义,也代表着前面提到的法律法规。
最终,黑熊精被任命为守山大神,这意在提醒他:“你必须在此地守规矩,切勿冒犯禁忌。”
结语这便是我国的经典名著《西游记》。其中蕴含的智慧无穷无尽,即便在我们今天这样开明的时代,这些道理依然适用。
当然,其中还有许多尚未面世的东西,仍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我们始终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它将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
#深度好文计划#